词条 | 吉利吉思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吉利吉思分类:【地域文化】 元明时期的北方游牧民族,地处蒙古之北,谦河(今叶尼塞河上游)流域。汉代作坚昆,唐代作黠戛斯,《辽史》作辖戛斯。元代又有纥里乞斯、乞里乞四、乞儿吉思、乞而吉思、乞里乞思、乞咬契、怯里吉思等异译。《元朝秘史》以蒙文复数形式译作乞儿吉速惕。吉利吉思人语言属突厥语族,经济以畜牧业为主,居庐帐,逐水草游牧,冬天则跨木马(雪橇)滑雪打猎。少数人从事农业。土产名马,白、黑海东青,貂鼠等。境内有城镇和村落。 13世纪初,吉利吉思分成许多部,首领称为亦难(inal)。1207年,成吉思汗遣使招降吉利吉思各部,其首领斡罗思亦难等向成吉思汗献礼归降。1217年,吐麻部发动反抗蒙古统治的起义,吉利吉思人拒绝成吉思汗令他们派兵参加镇压的旨意,起而反抗。成吉思汗命长子术赤领兵征伐,征服了从谦河至亦马儿河(今西伯利亚鄂毕河)的吉利吉思等部,将吉利吉思分成九个千户。 成吉思汗死后,吉利吉思和谦谦州成为幼子拖雷及其妻唆鲁禾帖尼继承的领地,以后又传给拖雷幼子阿里不哥。至元七年(1270),忽必烈任命刘好礼为吉利吉思等五部断事官,下设经历、知事等官员,将此地区置于直接统治之下。刘好礼整顿了吉利吉思原有的屯田,减低所纳租赋。朝廷还派遣南人100名带农具到此帮助耕种,设立仓库、传舍,教当地人以“陶冶舟楫”。 至元十年以后,吉利吉思等族居地成为元朝同叛王海都 * 、脱铁木儿等争占之地。二十八年,元朝设置了斡亦剌(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德勒格尔河及西伯利亚小叶尼塞河上游)到憾合纳(西伯利亚大叶尼塞河上游地区)、乌思(西伯利亚乌斯河流域)到吉利吉思的驿道。三十年,大将土土哈领兵收服吉利吉思等五部之众,屯兵镇守,恢复了元朝的统治。同时将大批吉利吉思人迁至辽东合思合和山东等地,一部分与乌思、憾合纳人一起迁往肇州地区,并在其地设置朵因温都儿千户所。 明代,吉利吉思族先受制于瓦剌,后为阿勒坦汗所役属。沙皇俄国东侵时,分作四小王国,而以阿勒蒂尔王为之首。其西迁天山地区,始于隋唐,然人数较少,未发展壮大起来,到16世纪初,方成为该地区的一大势力。准噶尔强盛时,与西、北两支吉利吉思均有来往。往后西支进一步发展壮大,通称布鲁特,闻名于当时。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