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名贤神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名贤神分类:【中国民俗】 将历史上对国家和人民有巨大贡献的贤士尊为神碉予以信仰,有的已成为覆盖全国的名神,如: 孔子。春秋时期鲁国人,后来历代统治者提倡尊孔敬孔,成为最有名望的贤圣之人,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旧时县以上治所都必须建文庙即孔庙,建筑气势不亚于官府衙门。若府县同城要分别各建一座。今代县尚保存较完整的文庙,为一连三进院落。文庙中一般都有大成殿,孔子的塑像、画像或牌位居正中,两侧配有颜回、曾参、子思、孟子的牌位。祭祀日期在每年春秋仲月的丁日,称为“丁祭”。祭祀仪式隆重严格,为历代官府和文人特别重视,而对于大多数不识字的老百姓则较淡泊漠然。 关公。即关羽,山西解州(今运城)人。东汉末,从刘备起兵,为三国蜀汉大将,屡建战功,后兵败被杀。从三国开始历经唐宋元明清,对关公的信仰崇拜有增无减,与孔子(俗称“文圣”)并列为“武圣”,成为中国历史上文臣武将最具代表性的两位圣贤。关公影响遍及城乡,远及海外,无论士农工商,莫不信仰。关羽被民间视为“忠、勇、仁、义”的楷模,历代统治者大加封赐,到清朝光绪年间,被累加封为“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忠义神武关圣大帝”,民间称为“关帝”。关帝庙在全国各地无论城镇要津还是乡间僻壤,所在多有,县县有文庙(孔子庙),村村有武庙(关帝庙),清末民初时,全国有关帝庙约30万座之多。 明清以来,善于经商的山西商人将本乡先贤关公视做保护神,正如俗话所说:“村护村,邻护邻,关老爷护的是解州人。”扩而大之,护的是山西人,更护的是经商买卖人。于是,他们在全国各地大建会馆戏楼,祭祀关羽,以至于当地群众把山西会馆称为关帝庙。全国各地商人纷纷仿效,于是,关羽取代了原先的财神赵公明,成了老百姓发财求富的武财神。随着华人华侨在世界各地的奋斗发展,关公信仰在海外愈益兴盛。近年来,国内市场经济发达,海外华人回乡投资,关公信仰在内地重新复盛,海外华人、港澳台同胞纷纷来山西运城朝圣,祭祀关公。 关公信仰与关羽的传说故事广为流传有很大关系。元末明初山西人罗贯中,在民间传说的基础上创作出《三国演义》,加上众多三国戏曲、三国说唱,为关公信仰起了巨大的宣传作用。关公信仰的核心是“忠勇”,民间百姓偏重于关公的“义气”,异姓青年结拜兄弟,皆以刘备、关羽、张飞桃园结义为楷模,以关羽的讲义气为表率,焚表立誓:“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 ”一些秘密帮会道门集会活动时,也都敬挂关帝像。 将历史上的功臣贤士尊为神碉,加以信仰的还有很多,大略有:唐尧、虞舜、大禹、姜太公、后稷、介子推、狐突、程婴、尉迟恭、狄仁杰、杨业、佘太君、薛仁贵、傅山等等。各地都把出生于本地、生前有关于人民群众的著名人氏,死后尊为某方面的神而信仰崇拜,如尉迟恭成了门神,大禹成了河神。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