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吕氏春秋上农等四篇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吕氏春秋上农等四篇分类:【传统文化】 是《吕氏春秋》中有关农学理论的四篇论文,也是我国最早的农学文献。这四篇论文是:《上农》,主要论述重农思想;《任地》,主要讲土地利用的原则;《辨土》,主要讲耕作栽培的要求和方法;《审时》,主要讲掌握农时的重要。 《吕氏春秋》上农等四篇农业论文在我国农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1)第一次将农业生产条件归纳为天时、地利、人和三大要素。《审时》篇说:“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明确的指出了三大要素不同的作用和地位。(2)总结了土壤耕作的经验,提出了土壤耕作的五大原则:“力者欲柔,柔者欲力,息者欲劳,劳者欲息;棘者欲肥,肥者欲棘;急者欲缓,缓者欲急;湿者欲燥,燥者欲湿。”(《任地》)。从而为中国的传统耕作技术奠定了理论基础。(3)系统地总结了我国的垄作技术,在土地利用上,指出要“上田弃亩,下田弃?”(《任地》),即高燥的田里庄稼要种在垄沟中,而不是种在垄台上;低湿的田庄稼要种在垄台上而不要种在垄沟中,这样有利于上田防旱保墒,下田排水防涝,提高土地利用率。在垄和沟的处理上,要“亩欲广以平、畎欲小以深(《辨土》),即垄台要宽而平,垄沟要窄而深,以便有效地利用阳光和土地,在垄的内部结构上,要“稼欲生于尘,而殖于坚者”(《辨土》),即要求创造一个“上虚下实”的耕层结构,以保证根土相亲,为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创造一个良好的土壤环境。(4)强调了掌握农时的重要性。《审时》篇说:“凡耕之道,厚(侯)之为宝”,指出得时的庄稼,不但长得好,产量高,而且能增进人的健康。 近人对《吕氏春秋》上农等四篇的研究有夏纬瑛《吕氏春秋上农等四篇校释》,王毓瑚《先秦农家言四篇别释》等。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