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吟咏性情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吟咏性情

分类:【传统文化】

语出《毛诗序》:“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性情,以风其上,达于事变而怀其旧俗者也。”吟咏性情,指诗歌创作要抒发人的思想感情。《毛诗序》吸收“诗言志”的观点:“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同时又把《乐记》中的观点移用过来“情动于衷而形于言”,把志、情联系起来研究诗的特征,进一步揭示了诗的本质属性,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不过也应看到先秦所讲的情志有其相通之处。孔颖达《左传正义?昭公二十五年》“在己为情,情动为志,情志一也。”又《诗序疏》释“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包管万虑,其名曰心;感物而动,乃呼为志;志之所适,外物感焉。言悦豫之志,则和乐兴而颂声作;忧愁之志,则哀伤起而怨刺生。”这里所讲的“情”、“志”是一回事。随着文学的发展和文学的自觉,文学的抒情性受到广泛的重视,陆机《文赋》:“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沈约评曹操等人的诗文是:“以情纬文,以文被质。”刘勰认为:“诗者,持也,持人情性。”钟嵘更强调诗的特点在于抒情而反对过多用典:“若乃经国文符,应资博古;撰德驳奏,宜穷往烈;至乎吟咏性情,亦何贵于用事?”(《诗品序》)从此以后,诗歌的抒情性为历代诗人和论诗家所重视,逐渐形成了一个重要的理论传统,《毛诗序》是其滥觞。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8: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