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吴与弼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吴与弼分类:【文化精萃】 明理学家。初名梦祥、长弼,字子溥,号康斋。杭州崇仁(今江西崇仁)人。青年时曾师事杨文定,“读《伊洛渊源录》,慨然有志于道”。遂绝意科举,在乡讲学,弟子颇多;胡居仁,陈献章均出自其门下,常与门徒共耕,认为“安贫乐道,斯为君子。”数被举荐,不应,以为“宦官,释氏不除而欲天下治平,难矣!”终生以宣传并践履“存天理,去人欲”的儒家思想为己任。主张人的言论引为“以天地圣人为之准则”;提出“人生须自重”,“男儿须挺然生世间”;持随遇而安,固守清贫的人生哲学。认为“凡是须断以义,计较利害,便非”;强调“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然此心极难,不敢不勉,贫贱能乐,则富贵不淫矣”。认为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必须“静时涵养,动时省察”。要以危难处磨炼。他晚年贫困交加,借债度日,仍“一边处困,一边讲学”。认为“人须于贫贱患难上立得住脚,克治粗暴,使心性纯然,上不怨天,下不尤人,物我两忘,惟知有理而已”(同上书)。注意正确处理顺境与逆境的关系。“大凡处顺不可喜,喜心之生,骄侈之所由起也;处逆不可厌,厌心之生,怨尤之所由起也”。“屡有逆境,皆顺而处”。他对道德理想的追求,矢志不移,表示“誓虽寒饿死,不敢易初心也”。著作有《日录》、《康斋文集》。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