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吴文藻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吴文藻分类:【文化精萃】 社会学家、民族学家。江苏江阴人。1923年留学美国,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系。1928年获博士学位。1929年回国在燕京大学任教授、社会学系主任、文学院院长。抗日战争时期,任云南大学社会系主任、文学院院长。抗日战争胜利后,曾任国民党政府蒙藏委员会顾问和驻日本代表团政治外交组组长兼盟国对日委员会中国代表团顾问。1951年辞去国民党一切职务,与夫人谢冰心回国。1953年后任中央民族学院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法学评价组组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常委等职。1985年病逝于北京。著有《民族与国家》等,译有《不要再有战争》等。 著名的教育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和民族学家,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常委。汉族。江苏省江阴市夏港镇人。早年就读于江苏南箐中学, 民国五年(1916)考入北京清华学堂(清华大学前身)。民国八年(1919)“五四”运动爆发后,投入爱国运动中,写下许多反帝爱国的宣传品,思想开始发生转变,确立了学习西方、振兴中华的思想。民国十二年(1923)赴美国东部新罕布什尔州达特默思学院社会学系本科三年级就学。民国十四年(1925),升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院社会学系攻读博士学位,同时开始学习人类学。民国十六年(1927)以《见于英国舆论与行动中的中国鸦片问题》获博士学位,并获哥伦比亚大学近十年最优秀外国留学生奖。民国十八年(1929)初回国,到燕京大学社会学系任教。针对当时中国民族学和社会学基本处于模仿和照搬西方模式的发展情况,提出了民族学和社会学“中国化”的主张,以英国功能学派的理论来研究中国的国情,并进行社区研究。在此期间,他还培养了大批的具有中国特有研究风格的“独立的科学人才”,如费孝通、林耀华、黄迪、冯家?等。民国二十七年(1938)夏,任云南大学社会人类学讲座教授,并筹建云大社会学系及任系主任兼文学院院长。民国二十九年(1940)底,至重庆任国民党政府国防最高委员会参事,兼任蒙藏委员会顾问和边政学会的常务理事。在此期间,参与筹建燕京大学成都分校,发起和领导“边政学会”和主持《边政公论》的编辑、发行工作。民国三十五年(1946)被委任为中国驻日代表团政治外交组(第二组)公使衔组长和出席盟国对日委员会中国代表顾问的职务。1951年回国。从1953年起,一直在中央民族学院工作。曾任民族研究部“国内少数民族情况”教研室主任和历史系“民族志”教研室主任。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1979年后, 曾担任中国社会学会、中国民族学会、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中国人类学会顾问。1985年因病去世。主要著述有:《见于英国舆论和行动中的中国鸦片问题》(原文为英文)、《中国社区研究的西洋影响与国内近状》、《论社会制度的性质与范围》、《英国功能学派人类学今昔》、《战后西方民族学的变化》、《新进化论试析》等。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