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周恩来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周恩来分类:【文化精萃】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者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字翔宇,曾用名飞飞、伍豪等。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淮安。1917年天津南开学校毕业后,赴日本求学。1919年回国后,积极参加“五?四”爱国运动,成为天津学生界的领导人。并与邓文淑(邓颖超)等共同组织进步团体觉悟社。1920年留法勤工俭学。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8月回国后,任中共两广区委员会委员长,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等职。1926年冬到上海,任中共中央组织部秘书长兼军委委员。1927年3月,同罗亦农、赵世炎等领导了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5月,在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在五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与贺龙、叶挺等一起领导了“八?一”南昌起义。1928年,在中共六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后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长,中央军事委员会书记。在这一阶段的大部分时间内,实际上是中共中央工作的主要主持者。1931年12月,进入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后,任中共苏区中央局书记,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33年春,同朱德一起指挥红军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1934年10月,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在党的遵义会议上,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为确立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起了重要作用。1936年,作为中共全权代表,为解决西安事变与张学良、杨虎城一起迫使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实现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与发展。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代表和南方局书记,长期在国民党政府所在地武汉、重庆进行统一战线工作。1945年8月28日,同毛泽东一起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谈判。1946年后,协助毛泽东领导和指挥人民解放战争,为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创建新中国,建立了卓越的功勋。建国后,一直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后改为国务院)总理,曾兼任外交部长,并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主席,中共中央副主席等职。他长期担负处理党和国家日常事务的繁重工作。在统一战线、知识分子和科学文化等工作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参与制定和亲自执行了一系列重大外交决策。1975年1月,在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提出了我国在本世纪内实现“四化”的宏伟目标。在“文化大革命”中,同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进行了各种形式的尖锐斗争,成为捍卫中国共产党和保卫人民民主政权的中流砥柱。为人民事业鞠躬尽瘁,无私奉献,建立了丰功伟绩,赢得了我国人民、世界人民和各界人士的普遍爱戴和尊敬。其主要著作收入《周恩来选集》。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