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周恩来――民族风度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周恩来――民族风度分类:【风俗文化】 周恩来是我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国家领导人,在他光辉的一生中,服饰一直是他表达感情与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工具,也构成了总理风格鲜明的着装形象。 出生于没落封建官僚家庭的周恩来,幼年时留下了身穿对襟疙瘩袢马褂,头戴瓜皮帽的照片。 在天津南开中学求学期间,周恩来穿着当年男子常穿的长衫。英国人迪克?威尔逊曾在《周恩来传》中记述,据周恩来一个南开的同学回忆,他当时只有一件蓝色棉布上衣,每个星期天洗,晚上晾干转天再穿。尽管经济拮据,但家庭出身在这时的周恩来身上还是打下了烙印,他的同龄人回忆说,当时的周恩来因为衣着讲究而受到同学们的奚落。 在同一本自传中还记述了周恩来在法国留学期间的服饰形象,一方面艰苦的打工生活使他经常身穿满是油渍的工作服,但偶尔也会穿上漂亮衣服,和一些较富裕的同学出去玩,显示出活跃的性格。 归国后的周恩来积极从事革命工作,他极力争取国民党中的左翼人士,廖仲恺的儿子就记得当时的周恩来是一个“目光敏锐,眉毛浓密,身穿白亚麻西服的年轻人”。 在1925年10月进行的反对广州军阀陈炯明的第二次东征中,主力部队是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当时周恩来任东江各属行政委员,据记载,当时周恩来身穿“漂亮的国民革命军军服,系一条时髦的萨姆布朗武装带”。此后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周恩来的服饰形象以棉衣、军装为主。 新中国成立后,周总理的着装多为中山装,冬季着大衣,夏天着短袖衬衫,尽管衣料并不是很高级,但是穿在周总理身上,显得非常有风度。尽管周总理服饰上的变化不像以前那样大了,但是周总理在出访期间,很注重利用服饰来增进东道国人民对中国的感情,这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周总理两次访问缅甸时留下的服饰形象。1960年,周总理访缅,4月15日,周总理与陈毅在仰光换上了缅甸民族服装,周总理穿上布料方格纱笼(筒裙),上身穿缅式上衣(类似中国的马褂),头戴缅甸头巾,还披着一条浴巾。周总理的装束基本是典型的缅甸装扮,只有中方工作人员担心周总理穿不惯缅甸夹脚趾拖鞋,为他换上了中式拖鞋,周总理就以这样的形象兴致勃勃地参加了当地的泼水节。在1961年,缅甸独立节招待会上,周总理穿上了缎料浅色纱笼,丝白上衣,扎着很讲究的头巾,脚穿缅式拖鞋,与之相比,同时出席的缅方领导人吴努穿着普通拖鞋,还没有周总理着装严格。周总理穿上东道国民族服饰,在世界许多国家领导人和人民间留下了中国不以大国自居,尊重中小国家文化的伟大形象。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