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周易乾坤凿度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周易乾坤凿度分类:【传统文化】 是书又称《周易乾凿度》、《易纬乾凿度》,简称《乾凿度》。西汉末年纬书。旧题东汉郑玄注,2卷,分上下篇。上篇为乾凿度,下篇为坤凿度。“乾”为天,“度”是路,“乾凿度”系开辟通向天上道路的意思。“坤”为地,“坤凿度”则为开辟通向地下道路的意思。其书久已失传,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有《汉学堂经解》本。书中提出较为系统的宇宙生成模式,即“太易→太初→太始→太素→浑沦→天地→万物。该书认为,由“寂然无物”的“太易”发展到“太始”,是从无形到无形的过程(“太易”是一种“未见气”的状态,“太初”则是“气之始”);到了太始阶段才有形可见,再往下“形变而有质”,这是“太素”;气、形、质三者浑然一体,即是“浑沦”。“浑沦”是元气混涵未分的统一状态,故又称为“一”,亦称“太极”;由“太极”一分为二,“清轻者上为天,浊重者下为地”,天地剖分之后由天地产生万物和人。这种宇宙生成论后为道教及宋明理学所吸收。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