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咒语与符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咒语与符分类:【中国民俗】 招魂灵魂信仰源于原始宗教的万物有灵观念。由于先民缺乏科学知识,认为人死后灵魂不死,可以离开肉体而独立存在,因而又有生魂与死魂、鬼魂之别,还认为人的灵魂分三种,有生魂即命魂,还有梦魂或游魂,再有一种是意念魂即智魂,此魂给人以才能,丢失,就会变成傻子。命魂如离开人体出游不归,则此人将死,长眠不醒。这种灵魂观念认为由于惊叹或疾病,灵魂离开肉体,病人便失魂落魄,如呆如痴,精神萎靡。灵魂无所依附而徘徊四野,用叫声或者魔术可以将游魂领回,使之附体,人便苏醒过来。这种法术叫“叫魂”或“招魂”。小儿惊吓,大人叫魂,或给死者招魂,过去在吉林省是普遍存在的。给小孩叫魂,最简易的办法是:父母抚摸着孩子的头顶和小嘴,边抚摸边叫着:“摸摸毛,吓不着;摸摸嘴儿,吓一会儿。”“哥儿呀,姐儿呀,跟妈回来吧!”又传说用饭勺子叩打正门横梁叫魂,也是一种方法。还有一种传说,灵魂像个小水珠,盛一碗井拔凉水放在门外,唤小孩的名字,魂便回来,落在碗中,就见水中有个晶莹的水珠,这便是魂魄。将水碗拿到小孩头前,用手把水珠捞起,拍进小孩头顶心,魂便招回来了,然后将水碗供上,安魂程序便完了。满族、蒙古族、锡伯族招魂一般多请本族萨满协助。汉族和朝鲜族则多请和尚念经,或晚上持死者衣服登房顶呼叫亲人归来,这是最简单的仪式。往昔对非正常死亡(如缢死),或死在异乡者,家人则必招魂安葬入土,使之不至流为怨鬼,无处存身。或念经斋醮,超度亡魂。今皆废止。 咒语是借助语言的力量,制服某种怪异现象。原始人相信自己语言的魔力,认为它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可以发生各种奇异的效果,达到人们所希冀的目的。古人的咒语时或见之于典籍,如《礼记?郊特性》中记古人的咒语:“土返其宅,水归其壑,昆虫勿作,草木归其泽!”人用无上权威的口气,命令自然界的破坏力量,迅速退回去,各归其位,勿再侵害人的利益,是相信语言的魔力的。正如马林诺夫斯基所说:“在土人看来,所谓知道巫术,便是知道咒语,咒语永远是巫术行为的核心。” ① 巫师的语言有许多咒语,如萨满的祝辞,喇嘛的除邪咒语,过去在生活中最常见。一直到现在,在人们的意识中,也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语言作为一种超自然力来使用。像长春这样的现代化城市,也能在闹市的电线杆上找到“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个夜哭郎,过路君子念三遍,一夜睡到大天亮”的咒语,可见人们认为语言的交感作用多么神秘而持久。 木制十二生肖神偶(施立学摄) 木制品:蜡台与香炉(王明霞摄) 符?符?是咒语的文字形。符而录之于簿,即曰符?。最早为道家所用。多用朱砂写在黄表纸上,所谓“道家秘文”。其图形、字体极为诡秘而特殊,似字非字,似画非画,不可辨识。符文内容都带有命令性,如“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敕令”等形式。符?有纸符、木符、桃符、铜符、竹符等多种,最常见的是纸符。可贴之于门以避邪,也有烧之成灰,水冲饮服以治病者。甚至刻之于石以镇宅,带之于身以护身。如今除极少数道士能绘符,再无人传其技,亦无人信其符,符?之事似成过去。但类似符?作用的简单避邪方法仍在流传。如长春有的公园(如朝阳公园)有桃树,桃未及熟,即有人采摘,取桃核穿项串,因“桃木避邪”。可见古老的中国巫术文化,虽已衰竭而尚未消亡。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