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哈尼族的莫搓搓葬礼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哈尼族的莫搓搓葬礼

分类:【风俗文化】

哈尼语“莫”是老的意思,“搓”是跳的意思,“莫搓搓”即为死去的老人跳舞唱歌,这是哈尼族奇特而原始的葬俗。清乾隆《开化通志?风俗人种》卷九载:旧时哈尼族“丧天棺,吊者击锣鼓摇铃,头插鸡尾诸舞,名曰洗鬼,忽饮忽泣三日。采松为架,焚而葬其骨。祭用牛羊,挥扇环歌,拊掌踏足,以钲鼓芦笙为乐。”所记述的就是“莫搓搓”葬俗的大致情形。“莫搓搓”葬礼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举行的,晚辈、孕妇、婴儿、双胞胎或丧命于刀枪的人就只能痛哭流涕以示哀悼,不能为其唱挽歌,只有德高望重的老人和有儿有女,生前当过家的人,死后才能举行隆重的“莫搓搓”葬礼。

举行“莫搓搓”葬礼要杀许多牛羊,一般在九头(只)以上,哈尼族认为,牛羊对死者是比任何东西都珍贵的祭品,只有多杀牛羊,死者的灵魂才能得到保佑。举行“莫搓搓”葬礼一般都是在老人尚未去世时就商定好,早准备,一旦老人去世,全家人即号啕大哭,但此时不能唱挽歌,得等死者净身穿好寿衣才能唱挽歌。哭丧时,要鸣三响土炮向四邻报丧,同时要派人向各地亲友报丧,让亲友在出殡时前来吊丧。死者断气后,要马上请村中的“冒麻”来帮忙,为死者洗澡更衣,处理秽物。洗换完毕,停尸于沿堂屋墙壁平放的平板上,在板上垫好稻草,尸体上盖一块白布,死者要穿长统布靴,如果是女性则穿尖头花鞋。一切处理停当,就开始为死者唱挽歌,挽歌由死者的儿媳、孙媳及同宗的众女子唱,她们团团蹲在死者的周围,手托下巴,悲伤地边哭边唱。挽歌的内容从开天辟地到本氏族祖先的种种业绩以及死者对后人的功德等等。挽歌音调哀婉,催人泪下,呼天唤地,抑扬顿挫,哭声里夹着歌声,令人感到分外悲凉。每唱几句后,要配以“嗯哼”这一衬调,使挽歌声调陡轻,愈加凄怆。哈尼人认为,唱挽歌时,只有加入“嗯哼”这个衬调,才能使死者的灵魂感受到亲人的悼念。外嫁的女儿听到丧讯后回家来吊丧,也必须唱挽歌,她一进寨门就要开始哭唱,然后加入围在死者身边的合唱队伍。唱挽歌的好手可一唱数小时,甚至通宵达旦,哈尼人认为这才是对死者情真意切的思念。

举行“莫搓搓”葬礼,灵柩要在家中留置三五个月,这期间每天早晚饭前要放土炮三响,每晚前半夜唱挽歌,每12天举行一次隆重的守灵仪式,俗称“莫伤”。举行“莫伤”时要请族中长老和近亲到家中唱送葬歌,其他的男女亲友只能在屋外唱跳。这天晚上,本村和外村的青年男女也齐聚在丧家的房前屋后吹拉弹唱,跳“草搓搓”舞,在歌舞中谈情说爱,充分显示人生的欢乐。“莫搓搓”葬礼在出殡时也贯穿着歌舞,当棺材从丧家堂屋山墙处挖开大洞抬出来时,丧家的男女老少和近亲,要手扶棺木唱挽歌,将棺木置于房后屋檐下。这时要请巫师“莫批”念原始古歌和送葬歌,有的男女成双成对,边摇扇子边吆喝着跳“莫搓搓”舞。土炮声声,锣鼓齐鸣,大号和唢呐发出悲音,人们哭哭啼啼,把灵柩送往墓地。

哈尼族这一贯穿着歌与舞的“莫搓搓”葬礼,解放后已经少见。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3:5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