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哥老会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哥老会分类:【中国民俗】 一般认为起源于川、湘等地,其先由江湖会等帮会组织转化而来。哥老会传入福建的时间约在清同治年间,但其数量较少,力量较弱,因此影响不大。福建哥老会人员比较复杂,如闽北一些地方的哥老会多由地霸土豪操纵,平时多干些欺压百姓的事情。但也有比较好的哥老会组织,如当时绿营军队中的哥老会,堂规较严。福州军队中的哥老会组织后来还为福建的光复起义立下功劳。民国以后,哥老会逐渐式微。 1949年以前贵州很多地区如黎平、岑巩、湄潭、凤冈、道真等县都有“哥老会”组织,又称“袍哥”,其最初宗旨为反清复明,后来在一些地区逐渐变成合股经商的民间自发组织。在黔北凤冈县一带,哥老会组织称堂口,一堂口里兄弟为十排,一排称“大爷”,二排称“二爷”,依次类推。但一个排里往往不止一人,六至十排统称“小老幺”,要提升排位,必须由十排开始逐步向前。哥老会于清代后期由四川、湖南传入。各堂口的资金来源多为会员入会时交纳的会金,定期或不定期按股分成。贞丰县哥老会各堂口有龙头大爷一人。另有闲牌大爷若干人,各区乡还有分社龙头大爷数人。所有成员不论年龄大小,一律以兄弟相称。凡入会者,须参加“砍香盟誓”仪式,履行相关手续,才能获得入会凭证。贞丰县还有过类似哥老会的妇女组织,称为“十八姊妹”或“女袍哥”。1949年以后,哥老会被政府明令取缔。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