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唐、宋、元、明、清、民国时期的民俗特点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唐、宋、元、明、清、民国时期的民俗特点

分类:【中国民俗】

自从唐朝与吐蕃建立了密切的联系以后,吐蕃与唐朝的交流日益频繁,吐蕃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受到唐朝的影响也逐渐加深。史书记载,唐穆宗元年(821年),穆宗皇帝“命大理卿兼御史大夫刘元鼎充西蕃会盟使”。刘元鼎见过吐蕃赞普以后,“翌日,于衙帐西南具馔,馔味酒器,略与汉同。乐工奏秦王破阵乐、凉州、绿腰、胡渭州、百戏等,皆中国人也。”

由这段文字,即可见吐蕃的习俗受到唐朝影响的一斑。

到了宋、元、明、清,西藏与祖国内地的关系更加密切。例如,原西藏地方政府官员的官服基本上以蒙古族服装为主。而藏族男人梳辫子的习俗,又是满族的习俗。直到20世纪60年代,西藏农村的藏族男人中梳辫子的现象还相当普遍。现在到西藏的农村、牧区偶尔还能看到60岁以上的男人中仍有些人留着辫子。由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使他们将辫子与红缨络一起辫好盘在头顶,而不是像满族人那样垂于脑后。民国时期的中央政府基本上沿袭了清朝的治藏方略,西藏的民俗改变不大,但是也受到了内地的一些影响。例如,藏兵的军歌竟然是内地的歌曲《桃花江》。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3:3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