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分类:【传统文化】

唐太宗(559―649),即李世民。唐代皇帝。李渊次子。大业十三年(617)秋,劝其父李渊起兵反隋,李渊称帝时,任尚书令,封秦王。先后统兵消灭刘武周、王世充等割据势力,镇压了窦建德、刘黑闼等农民起义军。在唐王朝建立过程中,战功卓著,但为其兄太子李建成、四弟李元吉所忌。武德九年(626)六月,他在尉迟恭等人支持下,先发制人,发动“玄武门之变”,设伏兵袭杀建成和元吉,取得太子位,旋即被高祖李渊传位为帝,次年改元贞观,是为唐太宗。他即位后,特别注意吸取隋亡的教训,经常告诫太子和诸王们要懂得“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的治国之道,主张轻徭薄赋,减轻对老百姓的压榨。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政体,他除了继续执行均田制、租庸调法和推行科举制外,值得称道的政绩还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坚持“用人唯贤”和“取其所长”的原则,不计恩仇、亲疏、门第选拔人才。被他任用、委以高官显职的既有他的故旧,又有潦倒的文人,甚至原来建成的部下以及参加过农民起义的人也都被加以信任和提拔,因而他手下人才济济,形成了一个中央决策集团。二、鼓励臣谏,择善而从。他认为“好自矜夸,护短拒谏”是亡国之道,因此在贞观初、中期,能采纳魏徵的“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谏言,认真听取大臣们的极言规谏,及时纠正错误。三、采取“四夷一家”的民族友好政策。不轻率发动战争,但却坚决抵抗少数民族统治者对内地的侵扰。贞观四年(630)击灭东突厥。九年,击败吐谷浑。十四年击灭高昌,打通西域门户。对归附或被征服的少数民族和地区,他从不强行改变他们原来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并让原来的首领统治原来的地区和人民。还以宗室女嫁给少数民族的首领,其中尤以文成公主出嫁吐蕃松赞干布最为著名,成为汉藏民族关系史中的佳话。四、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欢迎四方来客。那时,唐和亚洲以至欧洲近百个国家和地区有着友好的往来。许多国外的使者,包括官员、商人、学者、留学生、艺术家、工匠等,竞相来唐,唐太宗都欣然接纳,决不排斥。同时,唐太宗也派使臣、僧侣和商人,出使亚洲各国,从而使中外早已存在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关系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唐太宗在位23年,政治修明,社会安定,经济繁荣,被旧史家誉为“贞观之治”。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3:2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