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商代学校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商代学校分类:【传统文化】 商代(约公元前17世纪――前11世纪)学校设制。商代已有正式学校和较为完备的制度。从历史文献和大量出土甲骨文中已得以证实。教育机构除继承前代已有“庠”、“序”外,又有“学”、“瞽宗”以及“大学”、“小学”的初步设置。《礼记?明堂位》:“殷人设右学为大学,左学为小学,而作乐于瞽宗。”“瞽宗,殷学也。”另,《礼记?王制》:“殷人养国老于右学,养庶老于左学。”注曰:“右学,大学,在西郊;左学,小学,在国中王宫之东。”又曰:“殷曰学,学者,觉民者,所以反其质,故曰学。”殷商学校为我国最早的古代官学,其主要特点是政教合一,官学不分。典册文书皆在官府,教师亦即王朝职官,商代与教育有关的官员,有掌管音乐的太师、少师和教育贵族子弟的长老。由师保统辖。官吏在学校充任教师授以礼乐知识、射御技术,及一般天文、历法、数术等文化知识。殷商是“率民以事神”(《礼记?丧礼》)的时代,“君权神授”是政治制度的基础,也是商代教育的特点。殷尚声,重祭礼,以乐造士。礼乐教育为商贵族子弟必修课,瞽宗便是进行祭祀兼以习乐、习礼的场所。“庠”承袭前朝旧制,养老敬老制度得以继续实施,并注入新的内涵,即等级观念和孝悌的教育。“明人伦”为各学教育的宗旨,“序”也不例外,习射兼习礼乐,“故射者进退周旋必中礼……此可以观德行矣。”(《射义》)遵长幼先后之序,故以“序”名其学。殷商学校有许多礼仪,如《卜辞》:“壬子卜,弗酒小求,学。”记载王子入学,用酒祭祖,以求祖先赐福。“戊戍卜,雀,若教”,卜问何时举行隆重的开学典礼好。殷商沿用有虞氏、夏后氏养老视学制度,商王定时率诸候、群臣去学校视学,兼施隆重的养老敬老之礼,“殷人缟衣而养老……用食礼。”(《礼记?王制》)以教诲贵族子弟善言善行和伦常之道。同时,也为了郑重选择师资以进行教化。殷商学校体制较为完备。故邻近小国常遣子弟前来就学。”酉丁卜,其乎以多方小子小臣其教戒。”(《殷契粹编》)足见商代学校已经相当发达。尤其商代的“学”或“瞽宗”,已初步具备了现代学校的某些专门特点,标志着我国学校的正式形成。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