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喀尔喀蒙古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喀尔喀蒙古分类:【传统文化】 居住在喀尔喀河两岸的蒙古各部的总称。明代为达延汗六万户之一。分十二部。居河东者为内喀尔喀五部,居河西者为外喀尔喀七部。内五部为达延汗第五子阿尔珠博罗特属部,清初内迁兴安岭东南,编为札鲁特、巴林、敖汉、奈曼四部五旗,属内札萨克。外七部为达延汗幼子格埒森札札赉尔珲台吉属部,留故土,称喀尔喀,授七子领之,分左右翼。自阿巴岱始称汗。崇德三年(1638)土谢图汗,车臣汗,札萨克图汗向清朝纳*九白之贡。顺治十二年(1655)清朝赐盟于宗人府, 设喀尔喀八札萨克。康熙二十七年(1688)准噶尔部噶尔丹侵扰喀尔喀, 遂举族归清。三十年多伦诺尔会盟以后, 称为土谢图汗, 车臣汗, 札萨克图汗三部。雍正三年(1725)从土谢图汗部分出赛音诺颜汗部。至乾隆中共四部八十六旗,属外札萨克,仍袭用喀尔喀蒙古称呼。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