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喻意规律的服饰典故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喻意规律的服饰典故

分类:【风俗文化】

(1) 本末

履新不为冠: 履: 鞋子。冠: 帽子。语本《史记?儒林传》: “清河王太傅辕固生者,齐人也。以治诗,孝景时为博士。与黄生争论景帝前。黄生曰:‘汤武非受命,乃弑也。’辕固生曰:‘不然。夫桀纣虐乱,天下之心皆归汤武,汤武与天下之心而诛桀纣,桀纣之民不为之使而归汤武,汤武不得已而立,非受命为何? ’ 黄生曰: ‘冠虽敝,必加於首; 履虽新,必关於足。何者,上下之分也。今桀纣虽失道,然君上也;汤武虽圣,臣下也。夫主有失行,臣下不能正言匡过以尊天子,反因过而诛之,代立践南面,非弑而何也?’ ”帽子破旧了,也要戴在头上,即便鞋子很新,也是穿在脚上的,从服饰的功能和形制上是不能改变的。这就如同上下制度等级名分不能更改一样。简单易懂的服饰道理比喻了事物类别各有所本,不能本末倒置。

反裘负刍: 反裘: 反穿皮袄。语出《晏子春秋?内篇?杂上》: “晏子之晋,至中牟。睹弊冠、反裘负刍,息于途侧者,以为君子也。”古时裘为御寒冬衣,反穿皮袄则有毛的一面在外。反穿皮袄背柴,是爱惜皮袄,怕毛被磨掉。以此形容贫穷劳苦。

爱毛反裘:事本汉刘向《新序?杂事二》:“魏文侯出游,见路人反裘负刍。文侯曰:‘胡为反裘而负刍? ’对曰: ‘臣爱其毛。’ 文候曰: ‘若不知其里尽而无毛所恃耶?’ ”路人因爱惜裘毛,而反穿皮裘背柴,却不知如果皮子磨破,毛将脱落的道理。这样既没有保护好皮毛,也没有充分发挥皮裘的实用功能和装饰美观的作用。因以比喻贪小失大,不惜根本。

(2) 轻重

卜妻为裤:事本《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郑县人卜子,视其妻为哑,其妻问曰:‘今哑何如? ’ 夫曰: ‘象吾旧哑。’妻子因毁新令如故哑。” 因丈夫说要按旧裤子的样子做新裤子,妻子便将新裤子剪破,故意弄得像旧裤子一样。后以此语讽刺迂腐守旧,不知变通。

量体裁衣:按照身材裁衣服。语本《南齐书?张融传》:张融,字思光。皇帝宠爱。“(太祖)手诏赐融衣曰:‘见卿衣服粗故,诚乃素怀有本,交尔蓝缕,亦亏朝望。今送一通故衣,意谓虽故乃胜新也,是吾所著已令裁减称卿之体。’”虽是太祖穿过的衣服,但是送给张融时已经按照他的身材裁改过。同一款式的衣服,因不同人的身形而有所剪裁。说明要按实际情况办事。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0:2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