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嘎拉哈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嘎拉哈分类:【中国民俗】 嘎拉哈又叫抓嘎拉哈子儿,是满族、蒙古族、锡伯族、达斡尔族及汉族等族民间的传统游戏。嘎拉哈在东北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记载,早在北魏的鲜卑族已有此游戏。在辽宁,嘎拉哈最初是男人玩的赌胜游戏,到了17世纪初才逐渐演变为儿童游戏。嘎拉哈室内外皆宜,深受妇女儿童的欢迎,至今在城乡都有流传。 嘎拉哈(又叫嘎什哈)是满语,蒙古语叫沙阿、沙恩,是羊、猪、牛等动物的后腿上的距骨。宰杀动物时,人们便会把嘎拉哈收藏起来并涂上红、黄、蓝等颜色,等到年节或闲暇时拿出来玩。嘎拉哈呈长方形,六个面中的四个面可以站立,分别叫坑儿、轮儿、云儿、肚儿。嘎拉哈的玩法很多,如火球、大把儿、摈子儿、大堆儿等,另外还有[XCHAR[R200902018_TM.ba0b0f]]嘎拉哈的同时加上钱码头(用绳子将十几枚铜钱串成一个圈儿)或口袋的玩法,如三漏一、抓对儿、摈子儿、劈白菜等。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