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四山摩崖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四山摩崖

分类:【地域文化】

邹县的铁山、岗山、尖山、葛山,皆有珍贵石刻,通称为四山摩崖。铁山摩崖在南坡巨大的花岗岩石坪上。南北长61米,东西宽17米,共1450余字,刻于北周天象元年(公元579年),书写者为大沙门安道壹,经主是汉丞相匡衡的苗裔匡?及其弟匡显。。内容分经文、石颂、题名3类。经文是刻石的主体。共有《金刚经文》17行,900余字。字径大小不同,竖长40至50公分,横宽40至60公分。字为8分书体,间用篆及行、草,其中还有些简字和俗字。岗山摩崖刻於北周大象年间(579――580)现存刻经、题名13处。书体有隶有楷,经调查发现,佛经刻石分布于山顶和山阴的数10块大石之上,有的数行,有的仅数字。共24处。最多的一处,180余字。现存文字400多个。每字大者60公分见方,小者30公分见方。尖山摩崖据《邹县志?金石志》载,摩崖在尖山大佛岭(即大步顶岭)上,北齐武平六年刻石。共隶书3段。其中一段,首3行,每行31字。文曰:“大沙门僧安兴汉大丞相京兆韦贤十九世孙……北齐武平六年岁。”又一行为9字:“经主韦子深妻徐法仙。”又2行,行2字:“文殊般若”、下段刻“文殊师利……般若波罗密……”凡7行,每行14字。末段有“武平六年月日”等字。尖山刻石有字近300,字大如斗,书法奇绝,堪与铁山摩崖媲美,可惜由于乱加开山凿石,刻石均遭破坏,荡然无存。葛山摩崖在后峰南坡的一处东高西低的石坪上,有佛经10行,270余字。字大者60公分见方,小者40公分。因年深日久,山水冲刷,风雨剥蚀和践踏破坏,有些字已模糊不清。经文以隶为主,间有篆势。最后一行刻“天象两岁立?律夹钟廿六日。”由此可见此处摩崖刻于北周天象二年(公元580年)。这里以两字代替二字作纪年的序数,实为罕见。四山摩崖是我国刻石艺园的奇葩,北周大字榜书的代表作。奇文异彩,丰腴峻秀,笔势跳荡,意态舒展。是我国艺林的绝世瑰宝,为我们研究古代书法的珍贵的资料。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3:5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