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四部医典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四部医典分类:【文化精萃】 藏医学经典著作。藏名《居悉》。唐宇陀?元丹贡布撰。成书于8世纪左右。内容丰富,涉及范围广,从医学理论到临床实践,从病因病理分析、诊断治疗方法到药物方剂、卫生保健及胚胎发育等均有详细的叙述。所列脏腑功能、治疗原则、切脉部位和方法,与中医有不少相似之处。病因病理学上有不少科学发现,如指出藏族聚居地区常见的炭疽病是一种传染病,因食有病动物的肉所引起,并记述了此种病的不同类型和症状种种。诊断方法除望、闻、问、切外还有藏医学中特有的尿诊,即通过观察分辨清晨第一次所便尿的颜色、气味、泡沫、沉淀物等来判断病症。治疗方法除用药物外还有多种其他形式,不少至今仍为临床所采用。对药物性、味、功能的研究论述十分深入细致,书中收载了内地出产和西藏特产的药物近千种。藏药中不少具有特效,如高山雪莲治关节炎等,制剂以凡药为主,有些用当地出产的酥油作赋形剂。该书汲取了汉族及邻国印度的医学经验,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藏医学体系,奠定了藏医学的基础,是习藏医者必读之作。在国内外都有较大影响,传入蒙族地区后,蒙族人民结合本民族的实践,发展成蒙医学。先后有上百种注释本,如通行注释本《四部医典蓝琉璃》等。 藏医学重要经典著作。又名《甘露精要八支秘决续》,全书156章,分四部分,字陀?宁玛元丹贡布主编。原书著成于公元八世纪末,后经历代藏医不断修订、补充、注疏,至公元十二世纪由其十三世后代宇陀?萨玛元丹贡布进行过一次较全面的修订补充,成为现存《四部医典》的蓝本。公元1573年,在西藏札塘地区刻成的《札塘据悉》,是《四部医典》的最早版本,意即在札塘地方刻成的《四部医典》。宇陀?宁玛元丹贡布有藏医医圣之尊称。全书由四部分组成。一、《根本医典》,共6章,简介了全书及藏医学的来历、病理生理、诊断、治疗原则等。二、《论说医典》,共31章,介绍了人体的胚胎形成、生理、病因、日常行为、饮食卫生、药物的性能和配方、器械治疗、特殊治疗和一般治疗方法、医生的道德修养。三、《秘诀医典》,共92章,论述了各种病症的病因、症状及治疗,其中包括内科病、五脏六腑及感觉器官病、儿科病、外科病、妇科病等各种病症。四、《后续医典》,共27章,主要介绍了诊断方法及一些外治疗法,其中的诊断方法重点介绍了诊脉法及其与预后的关系,外治疗法则涉及油法、泻法、吐法、放血、灌肠法、火灸法、熨法、洗浴法、涂搽法。 本书采用佛祖的化身,即仙人互相问答的形式叙述,全书用九个字或七个字一句的诗歌体藏文韵体文写成,其理论系统为隆、赤巴、培根三元素学说,贯穿在人体生理病理治疗等内容之中,其内容与古印度医学的内容有相似之处;而其脉诊、脏腑解剖结构、经络、灸刺、治疗原则和病理方面,在很大程度上与汉族中医学的内容相近。可见,《四部医典》的藏医学系统是以藏族人民医疗经验的总结为主,结合古代汉族中医学、印度吠陀医学的某些内容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四部医典》已经成为学习藏医学的必修课本。它不仅在藏族地区发挥重要的作用,在南亚以至于世界藏学研究中,也是研究的重点。约十七世纪,本书已流传到蒙古地区,并被译成蒙文全译本。二十世纪初,俄国的巴德玛耶夫和波兹涅也夫先后根据蒙文版把第一部和第二部译成俄文。西欧也曾有不少人试图把它译成英文,但迄今仍无全译本,而只有一些节译本。现我国已出版了两种汉文的全译本,分别由人民卫生出版社于1983年及上海科技出版社于1987年出版。 藏族医学名著。藏名《居悉》。成书于8世纪下半叶,由藏族大医学家宇多?云丹贡布等9人编辑而成。全书共分四部分: 根本医典、论说医典、秘诀医典和后续医典。全书共156章,长达3300多页。对人体生理学、病理学理论以及对疾病的诊断、治疗、药物制作、卫生保健等都有详细论述,奠定了藏族医学的理论基础。后代藏医学家对这部著作曾作了上百种注释本。是藏族医学最宏伟的医典,历千年而不衰,德裕后世,影响深广。有多种藏文木刻本和汉译本。 藏医学最重要的经典著作。全名为《甘露要义八支秘密诀窍续》(bdud-rtsi-snying-po-yan-lag-bugyad-pa-gsang-ba-man-ngan-gi-ygyud)。甘露要义系指明本书的重要性及意义,有如甘露;秘密诀窍指本书文字的体裁及接受的秘密方式;八支系指其内容的八个部分;续乃佛经之意。 据现代学者考证,本书并非为古印度一部梵文医经的遗本,其内容也与古印度吠陀医学的八支不尽相符。原作者应为8世纪的藏医医圣宇陀?云丹贡布,著成时间当在8世纪末叶。 据藏文史料记载,该书著成时,吐蕃赞普墀松德赞依照当时在藏的密宗始祖莲花生的建议,密藏于桑耶寺的柱子下面。后于11世纪才由札巴恩协(gter-ston-gra-pa-mngon-shes)发掘出土。经过辗转传授,最后由老宇陀的十三世孙、宇陀萨玛?云丹贡布于12世纪获得,并经他亲手修改、补充、诠释,始定型而流传于世,亦即今所见到的版本原型。 该书包含古代印度吠陀医学、汉地中医学以及其他某些邻近国家古代医学等内容,其主体则是具有鲜明的藏民族特色的医学,是藏族先民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吸收其他医学精华的新创造。 全书共156章,用藏文偈颂体诗写成,分为4部分。 首部为“根本医典”(或称总则本,rtsa-rgyud),共6章,简略地介绍人体的生理、病理、诊断和治疗的原则。开篇则叙述本书的来源,认为是西天佛祖所传授。 次部为“论述医典”(或称论述本,bshat-rgyut),共31章。先论述人体的起源与形成,即胚胎学,逐周论述胚胎由小至大、由简单至复杂的发育过程,世界各国的古代医学无一可以与之相比。又论述各种疾病的病因、发病的原理、疾病侵入人体的途径、人的起居行为、饮食、药物的性能及剂型,并简略叙述诊断的原则及疾病的治疗方法。在诊断的章节中,重点论述脉诊的要点及方法,尿诊的内容。该章还叙述了数十种外科器械,足证古代藏医的外科手术具有相当高的水平。 第三部为“秘密医典”或“密诀医典”(或“密诀本”,man-ngag),共92章。首先介绍隆赤培等身体三要素患病时的治法;其次,依次介绍内科发热、传染病、外科、五官科、内科脏腑杂病、小儿科、妇产科等各种疾病的病因、病状、诊断及治疗。由于外科的发达,全身各部创伤还各列专章论述。 最末一部为“后储医典”(或“后序本”,phyi-ma-rgyud),共27章。详列各种藏药剂型、各种疗法,并总结全书,又附述尿诊、脉诊之详情。所列的方剂剂型有汤、散、丸、膏、油、酒等多种,治法则包括内服药、滴鼻、泻、吐、放血、灸、罨敷、穿刺、涂擦等。 千百年来,《四部医典》已经成为学习藏医之必读课本。国内外学者对该书作了深入研究,并先后对它进行介绍和翻译,至今,已有蒙、汉、日、英、法、俄等多种文字的全译本、节译本或部分译本。我国已于1983年及1987年分别在北京和上海出版了诗韵体及白话体的汉文全译本。 《四部医典》第五图 人体胚胎发育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