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回族开斋节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回族开斋节分类:【中国民俗】 开斋节又称“尔德节”,是回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尔德?费图勒”是阿拉伯语的音译,意为开斋节日。按《古兰经》规定,成年穆斯林每年都要守斋一个月,这是他们必须履行的“五功”(念功、礼功、斋功、课功、朝功)之一。泉州等地穆斯林的开斋节活动同样是从入斋(亦称“封斋”、“把斋”、“斋戒”)开始的。每年伊斯兰教历九月称“斋月”,月首是以阿訇登上清真寺望月台见到新月为准。斋月期间,穆斯林们在日出之前都要吃好封斋饭,日出后的整个白天不能吃东西和喝水。同时要暂时戒烟和禁房事,断绝邪念,以示笃信真主安拉。斋月开始,泉州清净寺拱门挂上大灯笼,大门两边则挂着两盏长圆形的府街大灯,左书“回回开天古教”,右书“清真麒麟古寺”。斋月里寺门灯火辉煌,十分热闹。入斋之后,穆斯林们每日傍晚都到清真寺礼拜,在殿前焚点成双香炷;在自己家中的厅堂上,也要焚点2或4炷安息香,或者焚烧檀香木,一直持续到开斋日为止。斋戒进入第27夜,为“盖德尔夜”,传说是真主颁降《古兰经》之夜。早在前一个夜晚,妇女们几乎彻底不眠,忙于制作油香。黎明时分,各家各户互赠油香,祝贺节日。当日,人们备办了各样节日食品,准备晚上全家团聚与招待亲友。到了夜间,穆斯林们都拥向清真寺,先沐浴,随后进行虔诚的礼拜祈祷。每户还必须在礼拜殿米哈拉布壁龛两边点上一对大红烛。烛光闪耀,象征驱邪消灾,迎祥纳福。清真寺里早已排列着油香和清炖牛肉,回民们边吃边笑,共庆佳节,直至夜深才散。虔诚的穆斯林有的整夜不眠,称“坐夜”。 开斋是在又见新月后的第二天,泉州等地回民习惯把盖德尔夜与开斋两节连续纪念,就好像汉族过除夕和正月初一那样。开斋节的黎明前,主妇们就摆出各种民族食品,除油香之外,还有油酥花茧、油酥脆花以及各种新鲜水果、蜜饯等,欢迎前来拜斋的客人。清晨,穆斯林们来到清真寺大净(沐浴)后,换上节日盛装,参加会礼。会礼之后,各户之主在阿訇的带领下同往诸家拜斋,宾主互道“色兰”,问安祝贺。拜斋结束后,各家回民同往灵山回民墓葬区游坟(扫墓)。游坟的人们先向三贤、四贤坟(即灵山圣墓)行香敬谒,个个席地而坐,静听阿訇诵读《古兰经》,然后各人再到自己先辈或亲属的墓上游坟。游坟仪式是:先在墓前焚点安息香,接着将墓碑上的阿、汉文字描红(新亡坟墓除外),最后请阿訇念经为亡灵祈祷。开斋节时,富裕的回民还履行伊斯兰教“五功”之一的散天课,施舍贫民。开斋后,人们便恢复正常的工作与生活。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