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园林厅堂之美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园林厅堂之美分类:【传统文化】 厅堂之制起源很早。据《管子》,“轩辕有明堂之议”。《春秋》云,“轩辕氏始有堂室栋宇,则堂之名,肇自黄帝也。”这自然是传说。王国维说,远古居室,始于穴,后发展之为地面之室。由于人们社交,公共活动之增加,室便发展为堂、为厅。“后世弥文而扩其外,而为堂。”在东汉画像砖中,有堂之宏敞形象的表现。其形象高敞,空间通透,堂内二人(宾、主)席地而坐,作议事、宴饮之状,表现出堂的文化品格。(图五) 图五 汉画像砖所表现的民居中的厅堂 在园林建筑中,厅堂发展得很充分。扬州有著名的平山堂,上海豫园有点春堂。苏州诸多园林中的厅堂之制,是各个园林建筑的主体。比方说,有大厅,立面时取三间、五间制,面向庭院一边柱间设?扇即连续长窗,以表现空间的敞朗,两侧山墙亦以窗牖作“虚化”处理,如留园五峰仙馆,虽称 “馆”,实为厅。(图六) 所谓四面厅,比如拙政园远香堂等,四周不设墙,只以连续长窗安装在步柱之间,四周外侧有回廊相绕,廊柱间多在檐枋下饰以挂落,下部设以半栏半槛形制,以供坐憩,眺望。这种厅堂的空间是开敞性的。还有所谓鸳鸯厅、花厅、花篮厅、荷花厅等,在苏州园林中均可找到其倩影。(图七)刘敦桢先生在《苏州古典园林》一书中认为,鸳鸯厅,实际为厅、堂合制,如苏州狮子林燕誉堂等,厅内空间由前后两部分构成,中间隔以屏风、罩、纱?之类,前半部与后半部的梁架有别,或以扁作,或以圆作,以示区别。 由此可见,园林建筑中厅与堂的区别,在于两者梁架用料之形制,厅者梁架木料加工为长方形,堂者为圆料。园林之厅堂屋顶常作歇山与硬山两种,庑殿顶一般不用。因为它太显华贵,多见于品位崇高的宫殿,而难见于厅堂之上。也不用秀巧的攒尖顶,因为过分轻俏不符合厅堂的性格。 图六 江苏苏州留园五峰仙馆外景 图七 江苏苏州拙政园三十六鸳鸯馆 一般而言,江南园林建筑的文化审美属性偏于阴柔、秀美,但厅堂之制是其中较为稳重、严肃的作品,所以既不用庑殿顶以示至尊至贵,也不用攒尖式以免过分轻靡。歇山与硬山顶多施于江南民居,苏州园林厅堂钟情于此二者,可以说明这厅堂与民居之间的文化内在联系。苏州园林厅堂的有些屋顶形制,比如花厅与荷花厅的梁架,又多用卷棚顶,即所谓回顶,即两坡之上交处不设屋之正脊,而以弧形自然过渡,这有三步架与五步架回顶之别。采用圆弧形卷棚顶符合整座园林的总体审美文化之格调,园景中独多曲线造型,取圆柔之“卷棚”,正与苏州园林的圆美之境相和谐。除了个别高塔比如虎丘塔之外,苏州园林建筑均不甚高峻,前文已经谈过,厅堂一般比较高显,宏敞,这是相对而言的。所以就苏州园林厅堂来看,尺度自然相对巨大,但一般明间面阔大于檐高,大约前者与后者之比为十比八,于是明间主立面是一个横放的长方形,即使是次间,亦仅仅使面阔等于檐高。这就造成了厅堂主立面形象的疏放,安详之美而非峻起之象,非常符合园林休憩、游闲的审美文化基调。在这厅堂之制中,发展了一种称为“轩”的艺术,轩普遍用于厅堂天花之上(图八)所谓弓形轩、一枝香轩、茶壶档轩、船篷轩以及菱角轩等,丰富了厅堂天花的造型,人们可以从这些轩的名称中,大致上想象其美的造型。 图八 江苏南京瞻园临水轩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