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园林式民居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园林式民居分类:【中国民俗】 旧时,津门不少大户人家利用宅第宽大的优越条件,择幽静处引水筑塘,植树移花,建造花园式别墅,并把它作为炫耀财势的资本。这些花园邸宅多按照中国传统的园林建筑风格进行规划,亭、台、楼、阁俱全。最著名的是曾任清朝兵部车驾郎中和福建、云南布政使的张霖所建的问津园、一亩园、思源庄等。其中以问津园最负盛名,其景色既接近自然,又富诗情画意,有“虽由人做,宛自天开”的境界。清代文人吴雯曾作《春过问津园》诗: 河流带残雪,轻舟问前渡。 沙软没屐齿,柴门向西路。 却登水上楼,遥见海边树。 大野浩茫茫,春鸿正东去。 花隐弹棋局,日照吹笙处。 舞巾超距远,争席藏钧误。 归途画轿北,避棹超飞鹭。 回首曹丘台,苍苍隔烟雾。 此外,清代大盐商查日乾建于雍正年间的花园别墅水西庄也是私人园林式邸宅中建造园林艺术水平最高的。水西庄,又称“芥园”。芥园之名为清代乾隆皇帝所赐。当时乾隆皇帝东巡路过天津时,曾寓居水西庄,适值园内芥花盛开,故赐之。水西庄位于城西2里(今红桥区境内),占地约百亩,园中有览翠轩、枕溪廊、数帆台、藕香榭、花影庵、碧海浮螺亭、泊月舫、绣野、一犁春雨等景色。清代文渊阁大学士陈元龙曾作诗赞美水西庄的天然景致: 众流归海下津门,览胜名区萃一园。 林木千章藏曲折,烟波万顷变黄昏。 如今,水西庄虽已随历史变迁而无遗迹存留,但原水西庄一带仍以芥园的地名相称。 旧时,富商显贵们建造的园林式邸宅各具特色。除上述之外,还有不少曾闻名于世。如津门东南15里王氏的“依绿园”;天津诗人康尧衢的“康园”;芥园附近杜氏的“浣花村”;城东南4里王氏的“怀园”;城东南5里董氏的“南庄”;梁氏的“梁庄”;城西北金氏的“领南轩”、“杞园”、“环青园”;城东李氏的“寓游园”及大盐商安尚义在城东南6里所建的“沽水草堂”等,都是具有中国古典风格的园林式民居建筑。 另有一些官僚、军阀等在津建造的私人花园将中国古代造园传统同西方造园的典型艺术手法相结合,如曹家花园(曹锟建,今河北区黄纬路一带)、倪家花园(倪嗣冲建,今为天津市儿童医院)、孟家花园(孟思远建,今西南楼一带,已改建为居民楼群)等。 园林式民居建筑从清代中叶以来直至20世纪50年代前后都相继圮败,其中位于府署街金家的“环青园”存至六七十年代,是最后一个圮败的园林式民居。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