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土壤资源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土壤资源分类:【地域文化】 壮族地区土壤的特点是类型多样,分布有规律,肥力较低。广西有砖红壤、赤红壤、红壤等地带性土壤,多种垂直带的土壤以及人为活动下的多种耕作土壤。土壤种类共有11个土类27个亚类,246个土种。①水稻土:是广西的主要耕作土壤,面积2377万亩,占全自治区耕作土壤的61.1%。广泛分布在河流两岸、滨海三角洲、岩溶平原、山间盆地和谷地。②旱地土:广西共有旱地土1678万亩,占耕地面积的38.9%。主要分布在台地、丘陵山区的坡地、大山区的缓坡地带,以及河流沿岸的沙河地。③自然土壤:主要有从砂页岩、花岗岩等成土母质发育的砖红壤、赤红壤和红壤。这类土壤呈强酸性,是发展林牧业的主要土壤类型。广西土壤分布规律:自然土壤具有明显的纬度地带性,耕作土壤的分布规律同地形、成土母质直接有关。广西贫瘠土壤比重相当大,荒山、荒地土壤的自然肥力,高肥力的仅占19%,中肥力的占48%,低肥力的占33%。耕作 中,水稻土有机质含量高于2.5%的面积仅占总面积16.6%,其余均为低产水稻土。 潮汕地区共有土壤面积1178.63万亩,地形复杂,土壤类型多样,其中以赤红壤为主,其次为黄壤、红壤、沙质土、水稻土、盐碱土等,由于高温多雨的作用,这里的土壤多受雨水淋溶,致使其中的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元素大量流失,土壤通常呈酸性。 赤红壤系南亚热带的典型土壤,广泛分布在丘陵和低山区、高度在400米以下的坡地。面积达739.59万亩,占土壤总面积的62.58%,其成土母质主要为花岗岩和砂质岩等,土壤的有机质含量约为2%,多数地区的全氮含量小于0.1%,有效磷、钾的含量也比较缺乏。这种土壤经开垦改良,是发展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及林木果树的良好基础,为竹林、杂果(橄榄、桃、李、梅、菠萝等)、薯类的主要产区。 黄壤,多分布在北部海拔600~700米以上的山地,系由各种残积物和坡积物发育而成,面积约为50.11万亩,占土壤总面积的4.25%。黄壤地区气温较低,终年多云雾,湿度大,植被覆盖好,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较高,土壤呈酸性,宜种茶树、油茶或常绿针叶林。黄壤区植被林木有杉、桐、栎;灌木类有山黄枝、野牡丹、桃金银;草本主要有芒萁、沙草料及矮生草甸植物等。 红壤,成带状地分布在海拔600米以下的丘陵山地黄壤与赤红壤之间,面积达47.88万亩,占土壤总面积4.06%,其有机质含量不甚丰富,磷素含量亦较缺乏,但土层深厚,经过人工改造后,可种植果树或热带经济作物。红壤地区的主要植被有杉、松、?、栎等林木,还有山油甘、桃金娘、芒萁以及茶树等。 沙质土,主要分布在潮汕地区高亢地段及山边、江河海滨,多系冲积物沉积发育而成。例如潮沙泥土主要分布在各大河流的两岸及江心,有机质含量为1.5~2.5%,面积约为7.73万亩,占土壤总面积的0.66%;滨海沙土,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的砂质地带,面积约为25.06万亩,占土壤总面积的2.13%。砂土瘠薄干燥,保水保肥能力较差,经过人工修水改土施肥后,能改善土质,宜种植水果和蔬菜。沙质地带的植被主要有茅草,农作物有番薯、花生、大豆、萝卜等。 水稻土,主要分布在平原和河谷,山区谷地,是河流的冲积土,也是人工长期耕作的产物,成土母质主要是坡积物、洪积物、冲积物及滨海沉积物等。面积有309.66万亩,占土壤总面积的26.27%,具有土层深厚、土质肥沃、酸度较低、耕性良好、保水保肥力强等特点,适宜于种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 盐碱土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带,面积为0.56万亩,占土壤总面积的0.05%,土壤中的地下水位和盐份含量较高,经人工引淡冲咸,也可充分利用,植被以咸水草为主。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