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土家族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土家族分类:【传统文化】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自称“毕兹卡”、“密基卡”、“贝锦卡”等。人口5704223人。主要分布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北省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四川省石柱、秀山、西阳、黔江及贵州沿河、印江等县。有自己的语言,无文字,土家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现多通用汉语、汉文。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作物有水稻、粟类和豆类等。主食大米、玉米,风味食品有糯米粑粑、火炕腊肉和唐馓等,喜欢酸辣菜肴,喜欢饮酒。服饰的民族特点已不太明显,只有高山区的少数妇女还穿着左衽大襟衣,衣襟、领缘、袖口等处镶有花边,头缠二三米长墨青丝帕或布帕等。住房多为干栏式的吊脚楼,楼上住人,楼下喂牲畜或堆放杂物。传统节日有“四月八”、“六月六”和“土家年”等,其中土家年最为隆重,俗称过“赶年”,即赶在汉族过年的前一天进行,大年为腊月二十九,小年为腊月二十八。婚恋方面,男女青年恋爱自由,各种集会场合都可寻觅意中人,婚前流行哭嫁习俗。文化艺术绚丽多彩。如诗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民间音乐品种繁多,声乐有劳动号子、山歌、神歌;器乐有打击乐、吹奏乐等;戏剧有茅古斯、阴花歌、傩戏、南戏、酉戏等多种。“西兰卡普”是传统的手工艺品,织工精巧,色彩绚丽,自古既已闻名海内外。 自称“毕兹卡”,意为“本地人”。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湖南省西北部、湖北省恩施地区和四川省东部等地,与汉、苗等族杂居。2,832,743人(1982年)。其先民与古代巴人有直接的渊源关系, 一说为古代从贵州迁入湘西的乌蛮的一部; 另说是唐末至五代初年(910年前后)由彭?率领的从江西迁居湘西的百艺工匠的后裔。宋至清的史籍中将湘鄂西一带土家族称为“土人”、“土民”等, 清末地方志中始用“土家”名称。封建领主经济从五代(907―979)起, 就有一定的发展,直至清雍正(1723―1735)年间“改土归流”时, 逐渐过渡到地主经济。曾多次起义反抗封建王朝的统治。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与各族人民一起建立湘鄂西革命根据地。解放前社会经济处于封建地主经济发展阶段, 有一定程度的资本主义经济成分。操土家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多通用汉语文。信仰多神,崇拜祖先,敬“白帝天王”。主要从事农业。手工刺绣编织精细,*土花铺盖尤为著名。解放后, 实行了社会改革,与苗族联合,建立了两个自治州和四个自治县以及三个单一自治县。所在地区建立了冶金、机械、电力、煤炭、纺织等工业。工人阶级队伍正在成长。除中小学外,创办吉首大学,民族教育事业也在大步迈进。 新娘回门时,忌为娘家扫地,恐将娘家财气扫光。回门日,新郎吃岳丈家头一餐时,忌将岳家特意多盛的一大碗饭吃光,忌将酒杯中事先投入的两粒黄豆(金豆)吃掉,酒后应留在杯中,以免将岳家吃穷喝光。回门时,忌新婚夫妇在岳 (娘) 家同房。 鄂西土家族忌在待客的油茶场中打3、4以外数目的鸡蛋。俗信,1个(鸡蛋) 为独吞,2个为骂人,5个销五谷,6个是赏禄,7、8、9个则应了“七死八亡九埋”的 不吉语,故习于打3个或4个荷包蛋待宾客。 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历史悠久,文化比较发达。据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 其人口为5704223人。分布于湘、鄂、川、黔四省接壤地区,大多居住在武陵山脉的高山地带。在湖南,主要聚居于西北部的永顺、龙山、保靖、桑植、大庸、古丈等县,泸溪、吉首、花垣、凤凰等县亦有少数分布;在湖北,主要聚居于西南部的来凤、鹤峰、咸丰、宣恩、五峰、长阳、利川、恩施、巴东、建始等县;在四川,主要分布于东南部的酉阳、秀山、石柱、黔江等县;在贵州,主要分布于东北部的沿河、印江、思南等县。土家族地区气候温暖,风景秀丽,植物资源极为丰富,其经济基本上属于山区农林业经济类型。土家族自称“毕兹卡”,为古代巴人的后裔,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无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土家族是一个勇敢的民族,其先民以崇武善战著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战争岁月,更是以他们顽强的斗争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土家族是一个富有智慧、能歌善舞的民族,有竹枝词、山歌、摆手舞、跳丧葬、土花铺盖等,独具特色,富有浓郁的土家风采。土家族的传统节日中,以“赶年”最为隆重,其他还有“牛毛大王节”、 “六月六”等。土家族以白虎为图腾崇拜。土家族接触汉族文化较早,所受影响较大;尤其是“改土归流”以后,更是大量吸收汉族文化,以至于在某些交通方便的土家族聚居地,土家族人民的经济文化生活已经接近甚至超过了当地的汉族人民。 湘西土家族早年男女服饰基本不分,都穿对襟上衣与绣有花边的裙。稍有区别的是男裙较短,少花边;女裙较长,多花边。清代“改土归流”后,男女一律改穿长裤。妇女的长裙改为中长衣,且有老壮少之别。老年妇女头包青布帕,身穿青、蓝布矮领滚花边满襟衣和白布裤腰的青、蓝色裤,中年妇女穿外托肩左开襟矮领衣,衣肩和胸襟及袖口缀一道(约6厘米宽)有色布边、两三条五色梅花条,套绣花围裙。夏天,穿汗衣套绣花青布夹衣,俗称“喜鹊套白”;裤多青蓝色,边沿用色布缀3条梅花边;穿绣花鞋、白色裹脚布;挽粑粑髻,插银簪和发花,戴耳环。夏天不包头,春冬包青丝帕,戴银手圈和戒指。喜庆之日,头插银花,胸前挂银质牙签。姑娘梳单长辫,用红头绳扎两端,打花结,头上插花,戴瓜子耳环。喜穿青蓝红绿色外托肩上衣(花边与壮年衣相似),套绣花围裙,内穿白布汗衣。裤脚膝部及边沿绣五色花贴五色梅花条。手腕戴单副或双副银手圈,中指无名指上戴一两枚戒指。脚穿青、蓝、红色布绣花鞋,缠白布裹脚或穿红、白袜子。 土家妇女的头饰首先反映在发式上。小女孩多梳一把朝天椒,或一对羊角辫。年轻媳妇爱梳麻花头和太极头。即将出嫁当新娘的姑娘在出嫁前夕要精心梳妆,发式常见的有三种:一是挽粑粑鬏,把头发扎成独辫,在后脑一圈圈盘绕,用别簪绾住,如同粑粑圆形;二是缠麻花头,把头发编成四条辫子,然后又合编为两条辫,上下折叠缠绕用别簪绾住,像麻花糖;三是盘太极头,把头发在耳边分成两股用红头绳扎住,再将两股头发在脑后相交盘绕成一个圆圈,有如阴阳八卦太极图形状。还要举行仪式,为新娘上头,抹一层茶油,头发显得乌黑发亮。上头后,还要在头发上插银质金瓜针、茉莉针、麻花针、瓜子针及银针3根、莲蓬1支、芭蕉1对。有的还戴箍箍帕,帽前缀一个银宝花,银宝花两面钉1对龙,龙后1对凤,凤后1对虾,最下一对银帽襟,襟下缀凤9只,凤口各含银摆坠3颗,行走时,坠子摇晃,闪闪发亮。耳上吊的有金银耳环,称为“瓜子”、“灯笼”、“单环”等。戴银质或玉石手镯,有一颗印、三镶戒、单股子等金银戒指。胸前挂牙签、扣花,上系有银链、银牌、银铃、银牙签、银珠子等一大串,行走时叮当作响。 土家族的幼儿服饰,除衣裤外,其特色突出在帽子上。按年龄、季节确定帽型,皆戴花帽。春为紫荆冠,夏喜圈圈帽,秋多冬瓜帽、八角帽,冬戴风帽凤尾帽。用多种彩线绣喜鹊闹梅、凤穿牡丹、长命富贵、福禄寿喜等花鸟和文字外,正面钉文八仙、武八仙、十八罗汉等银质佛像;左右角钉银蝶和响铃,后或尾钉银链条和响铃。儿童戴项圈,上系银质响铃和百家锁。胸前套绣花围兜,手脚戴银圈,上系两三颗银质响铃链,戴至12岁才能取下。穿布质猫头鞋、粑粑鞋,绣彩色花草。小孩四五岁以后,男女有别,男蓄“记性头”,俗称“点点儿”;女蓄“盖盖头”或“满头”,扎小辫,5岁穿耳,吊“黄蜡坨”,7岁后戴瓜子耳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儿童的服饰在1岁之前没有太大改变,1岁以后改为现代款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老年妇女服饰仍保持旧款式,青少年女子在喜庆集会之日穿民族服装,平日皆穿当代服装,与汉族无异。 木匠、岩匠、篾匠、铁匠、补锅匠等在做工时,衣服外要另外套一件胸襟长衫(铁匠用牛皮缝制),便于挡木屑、石渣、篾粉、火花,保护身体不受伤害。 土家族的木屋瓦房结构,忌修单间双排的房屋,有单一正屋、正屋配偏屋、正屋配单(左或右方)转角楼(吊角楼)、正屋配双(左右两边)转角楼和偏房、朝门等建筑。经济条件一般的人家只有正屋,或配以露天朝门。单一正屋是四排三间,正中一间为堂屋、左右两边的是居室。房屋周围与各间之间隔装以板壁。堂屋正面两扇或四扇大门及居室的前后窗户用雕花板和木格子装饰,有所谓“三丘田”、“万字格花”等。正屋左右两头向堂屋开门,各间留有亮窗,刻有鸟兽花草图案,亮窗后安有推门。堂屋正上方安板壁装神龛,供祖先神位,也是请客和祭祖的场所。神龛后面有一小间“抱兜房”,作为杂物房和老人居住用房。左右居室上方铺木板和木条,作天花板,放杂物。偏房作灶房或碓、磨房。转角楼分为上下两层,各分两间。楼上两间分别作女儿书房和姑娘织锦、绣花房或客房;楼下两间分别作碓、磨房和厢房、仓库,有的也用一间作猪栏或厕所。 土家人住房的俗规是,过去有三代同堂的习惯,现今多为父、子、兄、弟分居。根据人口多少,一幢房屋的居住分配以先左后右,先正(屋)后偏(房),再为木楼、转角楼的原则而定。具体到人的分配规矩是,只有一儿一女者,分家后,父母居左间,儿子居右间,女儿则居木楼或转角楼。若有两个儿子,且已结婚分家,则兄为左间,弟为右间,父母住神龛后的抱兜房。倘若还有祖父母在世,则祖父母住抱兜房,父母住偏房。来客多住木楼或转角楼。 土家族最具特色的是在斜坡上建筑“一风梳”的房屋。转角楼在正屋的两端,向前延伸。楼上有伸出的悬空走廊,下有雕刻的悬空柱脚,又称“吊角楼”,多为九根长柱落地,横梁对穿,檐角翘起,雄伟壮观。转角楼工艺独特,故有“山歌好唱难起头,木匠难起转角楼”的说法。 土家族在土司制度时期,“土官衙署,绮柱雕梁,砖瓦鳞砌。百姓则叉木架屋,编竹为墙。舍把头目许树梁柱,周以板壁,皆不准盖瓦” ① 。“改土归流”后,废除土司陋规,建造房屋,听民自便。 土家族雕花木床(奉大春提供)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