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土屯制度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土屯制度分类:【传统文化】 清代对四川西北部分藏、羌族聚居区实行的一套统治制度。“改土归流”后特设。为与“汉满屯”区别而名为“土屯”。乾隆十七年至四十一年(1752―1776年),在废除川西北的杂谷和大、小金川土司后,将辖区改为土屯,设土屯11个(杂谷5屯、大小金川6屯)。土屯设守备、千总、把总、外委等屯官,由倾心投诚之头人担任,统辖地方,管理屯兵,以备派遣。屯官世袭。土司原管百姓,均为屯兵。平时务农,战时为兵。屯制官兵发领饷银,屯内土地收归国有,按等级分配,世代相继使用,不准买卖、典当。承垦地亩,按地纳粮。各级屯官的土地,全派百姓耕种。屯守备名义不管民事,实际是当地最高统治者,他们利用特权,掌握全屯政治、经济、军事、司法等权力,主宰、控制全屯所有土地,役使屯民上粮、当差;滥用权力,插手婚姻、田土、命盗案件及委派屯官;掠夺屯民土地,侵吞屯饷,遍植私党,虐杀屯民;对百姓享有生杀予夺之权等等,成为独霸一方的世袭领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部分土屯内经济关系发生变化,土地典当、买卖和租佃关系流行,封建领主经济解体,地主经济形成。至解放前夕,土屯已名存实亡。 清王朝对四川西北部分藏、羌族聚居区实行的一套统治制度。 “改土归流”后特设。为与“汉满屯”区别而名为“土屯”。乾隆十七年至四十一年(1752―1776),在废除川西北的杂谷和大、小金川土司后,将辖区改为土屯,设土屯11个(杂谷5屯、大小金川6屯)。土屯设守备、千总、把总、外委等屯官,由倾心投诚之头人担任,统辖地方,管理屯兵,以备派遣。屯官世袭。土司原管百姓,均为屯兵。平时务农,战时为兵。屯制官兵岁领饷银,屯内土地收归国有,按等级分配,世代相继使用,不准买卖、典当。承垦地亩,按地纳粮。各级屯官的土地,全派百姓耕种。屯守备名义不管民事,实际是当地最高统治者,他们利用特权,掌握全屯政治、经济、军事、司法等权力,主宰、控制全屯所有土地,役使屯民交粮、当差;滥用权力,插手婚姻、田土、命盗案件及委派屯官;掠夺屯民土地,侵吞屯饷,遍植私党,虐杀屯民;对百姓享有生杀予夺之权等等,成为独霸一方的世袭领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部分土屯内经济关系发生变化,土地典当、买卖和租佃关系流行,封建领主经济解体,地主经济形成。至解放前夕,土屯已名存实亡。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