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地域环境与得风气之先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地域环境与得风气之先

分类:【地域文化】

虽然北面的崇山峻岭从地面上把岭南与中原分隔开来,从而在一段时期里影响了岭南经济文化的发展,但南面浩瀚的南太平洋却将岭南与中国之外的世界联结起来,使岭南在思想文化方面处处得海外风气之先,成为西方科学、文化、政治观念传入的重要窗口。

从地理位置看,岭南地处中国最南部,濒临太平洋,与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国隔海相望。海岸线长达8400多公里,是我国通往东南亚、大洋洲、中近东和非洲等地区的最近出海口,在历史上就是对外交通和接受外来文化的最前哨。早在先秦时期,岭南地区已与南海沿岸各地发生了海上交往。自汉代以后,广东的徐闻、合浦(今属广西)就成为中国海上交通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据《汉书?地理志》记载,汉武帝时,我国商人就带着丝绸和黄金从徐闻、合浦乘船启航,去南洋诸国购买明珠、璧琉璃、奇石、异物等。这时的航程已远达马来半岛境内的都元国、皮宗国;缅甸境内的邑卢没国、谌离国和夫甘都卢国;印度境内的甘支国、已程不国和斯里兰卡等。“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船行可五月,有都元国;又船行可四月,有邑卢没国;又船行可二十余日,有谌离国;步行可十余日,有夫甘都卢国。自夫甘都卢国船行可二月余,有黄支国,民俗略与珠崖相类。其州广大,户口多,多异物,自武帝以来皆献见。有译长,属黄门,与应募者俱入海市明珠、璧流离,奇石异物,赍黄金杂缯而往。所至国皆禀食为耦,蛮夷贾船,转送致之。亦利交易,剽杀人。又苦逢风波溺死,不者数年来还。大珠至围二寸以下。平帝元始中,王莽辅政,欲耀威德,厚遗黄支王,令遣使献生犀牛。自黄支船行可八月,到皮宗;船行可二月,到日南、象林界云。黄支之南,有已程不国,汉之译使自此还矣。”

东吴至南朝,由于广州的地理条件更为优越,水陆交通便利,广州逐渐取代徐闻、合浦,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重心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东方发源地。此后,广州的海上贸易日益兴旺,由海道来广州的外国僧人、商人、使节越来越多。这一时期前来广州通商的国家和地区有大秦、天竺、狮子国(斯里兰卡)、临宾(克什米尔)、占婆(越南南方)、扶南(柬埔寨)、金邻(泰国境内)、丹丹(马来半岛南部)、??(加里曼丹北部)、诃罗单(爪哇岛)、干陀利(苏门答腊巨港)、婆利(印尼巴厘岛)等。从广州出发的海舶已能通过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阿拉伯海进入波斯湾,以及经幼发拉底河进入红海和地中海。隋唐时,广州在城西辟有著名的“蕃坊”,住在里面的都是留居广州的外商。据说公元878年黄巢进城时,广州就有波斯、阿拉伯等国商人12万人,有的留居数十年而未归。日本学者其人元开在《唐大和尚东征传》一书中描绘了唐代广州对外往来的盛况:“江中,有婆罗门、波斯,昆仑等舶,不知其数。并载香药、珍宝,积载如山。舶六七丈。狮子国、大食国、骨唐国、白蛮、赤蛮等往来居住,种类极多。”宋代的广州继续保持全国第一大港的兴旺势头,虽然后来由于南宋迁都杭州,广州全国第一大港的地位被泉州港取代,但仍是南海的重要港口之一,与海外诸国的联系依然频繁。明清两代,前后实行了300多年的海禁政策,片板不准入海,但岭南沿海民间私自下海通蕃之事仍不断发生。至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指定广州为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经南海来华的外国船只纷纷转到广州,广州港成为“西洋蕃舶之凑”,对外交往更加繁盛,此后,一直是我国重要的对外通商口岸。

由上述可见,在2000多年的历史中,岭南的中心广州大部分时间居于全国第一大港的地位,对外贸易往来非常频繁。经济贸易的交流必然带来文化的交流,岭南众多的宗教寺院遗址以及方言中的众多外来语就是一个例证。正是在这种优越的地理环境下,岭南成为国内最早接触东西方文化的地区。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2:5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