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城隍庙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城隍庙

分类:【传统文化】

位于郑州市东大街路北商城遗址内侧,全称城隍灵佑侯庙。是道教所传的守护城池的神灵。始建于明朝初年,弘治十四年重修,至今保护完好。整个建筑在一南北中轴线上;均为琉璃瓦盖顶,卷棚出厦,飞檐四出。建筑精致玲珑,结构坚实紧凑。走过大门,穿过大厅,迎面立有一座高15米的乐楼,为歇山双层式建筑。四周凌空高翘,正脊用黄色玻璃砖浮雕龙数条,并衬以凤凰飞舞、荷花摇曳、狮子吼鸣等造型,异常生动逼真。室内用方砖铺地,四根红漆木柱高八米多,周长2米余。乐楼的后边是大殿。其建筑构思更加精妙:用黄、绿琉璃瓦覆盖着大殿正脊的两端,雕有吞脊吻兽,两侧刻有滚龙数条,玲珑剔透,栩栩如生,并以凤凰牡丹相饰。在大殿各角的垂脊上,又饰有龙、凤、莲花、仙鹤等祥禽异花,无不造型优美。大殿前檐刻有“八仙过海”图,大殿东檐刻有“杨香打虎”图,构图巧妙,人物、动物、景物,动静结合,浑然一体。殿门上方横额处,刻有苍松翠柏和荷花数朵;走廊处也多雕刻花纹,处处刀法娴熟,技艺精湛,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手工艺人的艺术才能和智慧。特别是大殿明间的6扇隔门,雕刻精细。民间流传着一句俗话:“朱仙镇的花戏楼,城隍庙的好隔扇。”“好隔扇”,指的就是这6扇花隔扇。庙内碑碣遍布,多为重修、祭礼城隍庙的碑记。

位于市区东大街中段。始建于元至正二十二年(1362)。明、清重修。庙宇占地6000平方米,由山门、钟鼓楼、玄鉴楼、主殿、配殿、后殿及东西廊房等主要建筑组成。院落整齐,保存较为完好。主殿歇山式。殿前玄鉴楼,三层四檐歇山式,高25米,底层四周围廊环抱,腰部设平座勾栏。背面有酬神乐楼,两侧为八字形琉璃彩壁,壁上饰有麒麟奔驰图,形象生动,神态逼真。

位于景德路。原有供奉春申君的城隍神庙,元末毁于兵燹。明洪武三年(1370),在雍熙寺废基上重建苏州府城隍庙,即今庙。几度兴废,现唯存主体建筑工字型大殿及仪门。大殿以两座单檐歇山式建筑组成,面阔五楹,飞檐崇脊,柱枋粗壮,施苏式彩绘,是市内较完整的明代建筑代表。其后殿外壁嵌有清嘉庆二年(1797)刻《苏郡城河三横四直图》碑,刻载当时苏州城的河道、桥梁、城垣及主要建筑等。庙内原有周瑜古井和周瑜手植古柏,惜已不存(雍熙寺前身为周瑜故宅)。

位于安庆路西段,为清代庐州府庙。《府庐州城隍庙记》碑文载,庙建于北宋皇钓三年(1051)。清咸丰四年毁于战火,同治十年(1871)重建,光绪五年(1879)竣工。有大厅三间,官厅三间,及殿宇、戏楼、大门。大殿供城隍像,厢房设城隍夫人像,东西两房塑有十殿阎王,并设阴司刑狱场景。旧时每年春节和农历七月二十九日城隍寿诞期,庐州府和合肥县大小官员、善男信女都来此拈香礼拜,戏楼上则有连台《目莲救母》酬神戏演出。小商小贩和游人蜂拥而至,庙街顿成闹市。清人有诗描述:“城隍庙内去烧香,百戏纷陈在两廊。礼拜回头多买物,此来彼往掷钱忙。”庙街一带成为具有徽州地方风格的城隍庙市场,开设白石斋、九狮楼、徽光阁、庐阳宫、百味园等成百上千家商店、酒楼、茶座、艺苑、舞厅等。

位于豫园旅游商城内。是一幢飞檐翘角的宫殿式建筑。初为三国时吴主孙皓所建金山神庙,明永乐(15世纪初)时改建为城隍庙。相传宋代著名词人秦观的第七代孙秦裕伯,是道德高尚的学者。朱元璋请他做官,他托故拒绝。他逝世后,朱元璋感叹道:“生不为吾臣,死当卫吾土!”于是,秦裕伯被奉为上海地方的保护神,道教称为城隍神。原庙数度毁建,今存建筑系1926年重建。前殿祀金山山城和抗英名将陈化成,中殿祀城隍城,后殿祀城隍娘娘。1995年恢复供城隍神,将秦裕伯祀于前殿。农历三月初三,是神话传说中的王母娘娘诞辰,即蟠桃会。是日,于此举行歌舞活动,热闹非凡。

位于市区东大街路北。全名城隍灵钓侯庙。始建于明初,后屡有修葺。有大门、过厅、乐楼、大殿、后寝宫等建筑,结构紧凑,琉璃瓦顶,卷棚出厦,飞檐四出。乐楼高15米,歇山式双层建筑,正脊浮雕游龙数条,有凤凰飞舞,荷花、狮子陪衬,生动异常。大殿正脊两端雕有吞脊吻兽,两侧刻滚龙数条,并饰凤凰、牡丹;殿上刻有八仙过海、杨香打虎及苍松翠柏、人物鸟兽,构图和谐精致。庙内碑碣甚多,其中明人张大犹草书“福赞”、“寿赞”碑两通,字迹苍劲挺拔。

位于县城内东渠街。创建于明洪武八年(1375),系省内现存最完整的明代整体建筑群之一。庙门外有二龙戏珠浮雕水磨砖照壁及一对重达两万余斤的旗杆。大门木牌坊颇宏伟,门内藻井“八卦悬顶”。东西两廊有岳飞手书诸葛亮前后《出师表》碑刻。过二道牌楼,为棂星门;穿过戏楼,进入庙院。院内殿庑周环,雕梁粉壁,殿前高台石栏,东有石碑,西有香炉。钟、鼓楼分列两庑北端。寝宫为独特的庭院建筑。庙内藏有明代唐寅、清代郑板桥及近人于佑任墨迹数百幅。还有杨虎城将军的遗物。

位于广济街以西。明洪武二十年(1387)建于东城门内九曜街,宣德八年(1433)移建于现址。今庙仅存清雍正元年(1723)所建大殿一座,斗拱出檐,碧琉璃瓦顶。庙前原有明嘉靖年间所铸铜狮一对,现已移至碑林博物馆大门外。自清代以来,城隍庙商场即以经营京广杂货、传统风味小吃而著称于西安古城。

城隍庙在上海豫园旅游商城内,始建于明永乐年间,盛于清代。古时,金山一代常受海潮和盗匪侵扰,人们便在今方浜路上造一神庙,供奉汉大将军博陆侯霍光,请他保佑民安,称金山神庙,又叫霍光行祠。金山神庙后改为城隍庙,这是怎么回事呢?

传说,早年的金山神庙,是为祀奉西汉大司马大将军霍光而建立的。当年,庙里有个方丈叫智明,才华出众。他与当地一书生秦重性情相投,于是常邀秦重来庙读书、畅谈。不久,书生秦重考中举人,又考中头名状元,就任松江知府。秦重不忘旧友,时常来金山神庙跟智明促膝谈心。一天秦重得知老母忽然得病,是因为夜里做梦,金山神托梦让她进京去看看金殿。秦重听后,感到为难,不知如何是好,便去找智明商量。智明建议他仿照金銮殿复制一个庭院,了却老夫人的心愿。秦重未加考虑,便请人造了一座仿制的金銮殿。老夫人看后,心中大喜,身体果然康复了。这消息一下子传开了,不知怎的传到了皇帝的耳朵里。皇帝一听,大怒,连忙派钦差到江南察访。秦重得到京城老师派人送来的信,便着急了,赶忙找到智明商量,二人想出了对策。

几天后,钦差大人到了松江,来到这伪造的金銮殿庭院。他一进门看见金山神霍光塑像安放在大殿当中。他正纳闷时,智明方丈说:“大人今日光临,小庙不胜荣幸。秦知府老母曾在金山神面前许过愿,说一旦儿子高中状元一定要替金山神再塑金身,重修庙宇。”钦差一听,明白了事情的缘由,便回朝奏明了皇帝。秦重在此为官清正,深受百姓爱戴。在他去世后,皇帝为了表彰他的功绩,封他为上海城隍神,从此,金山神庙就成为城隍庙了。

现今城隍庙大殿檐上匾额“城隍庙”三字由赵朴初题写。两侧有楹联:

做个好人心正身安魂梦稳

行些善事天知地鉴鬼神钦

霍光(?-前68年)是西汉大臣,字子孟,霍去病异母弟弟。曾任奉车都尉、大司马、大将军等职,封博陆侯。他前后辅佐昭帝、宣帝,执政二十多年。其间朝廷实行了轻徭薄赋的政策,因而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1:2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