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壮侗语族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壮侗语族分类:【传统文化】 汉藏语系的语族之一,亦称“黔台语族”或“侗台语族”。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南、中南地区和越南、老挝、泰国、缅甸等国境内。中国的壮侗语族分四个语支:壮傣语支、侗水语支、黎语支、仡佬语支。其主要特点是:①有以i、u、m、n、ng、b、d、g为韵尾的韵母;部分元音分长短。②有相当多的区别事物类别的量词,量词能受名词、代词、动词或形容词修饰,能做句子的主语、宾语。③以名词或量词为中心的修饰词组,往往是修饰语在后,指示代词于整个修饰词组的最后。 亦称“黔台语族”、“侗泰语族”、“侗台语族”、“台语族”。汉藏语系语族之一。分布在中国的广西、贵州、云南、湖南等地。国外的泰语、老挝语和掸语、岱语、侬语也属该语族。国内的壮侗语族分为壮傣、侗水、黎、仡佬四个语支。主要特点有:(1)声母多为单辅音,多数语言有带喉塞音的浊塞音声母[b]、[d],水语、毛难语还有纯浊塞音声母[]、[d];有单元音韵母和带元音韵尾([-i]、[-u])、辅音韵尾([-m]、[-n]、[-]、[-p]、[-t]、[-k])的韵母,仡佬语塞音韵尾已消失;元音带韵尾时,有的语言(如壮语)分长短,有的语言(如傣语)除[a]外,已不分长短;多数语言有六个舒声调、二个促声调,少数语言调数则不等,仡佬语无促声调;声调同声母、韵母的配合有相互制约的关系。(2)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基本语序为主语在前谓语居中宾语在后;因受汉语影响,还有一些新的语音、语法结构形式。(3)词汇中固有词和汉语老借词以单音词居多数。 汉藏语系的语族之一。壮侗语族又称“侗泰语族”或“黔台语族”。包括壮傣语支、侗水语支、黎语支等三个语支。壮侗语族在语言的语素和音素上具有许多相似性,但不同语支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侗水语支没有保存原始的复辅音声母,但壮傣语支和黎语支却保存了复辅音。壮侗语族有大量的同源词,说明它们之间有亲属关系。壮侗语族诸语言的语素绝大部分都是单音节,但也有一些是多音节的。构造新词不重形态变化,常用派生法。有少数的派生词缀,都是由实词虚化而来。单音词有的可以重叠,如侗语量词重叠表示逐指,形容词可以重叠。句子经常由一个名词词组后面跟上一个动词词组构成。名词词组包含一个名词,后面可以跟上修饰语。量词一般都跟数词连用,而且要随名词的类别变换。由数量词构成的修饰语,侗语放在中心语前面,傣语数量词放在中心语后面。动词词组包含一个动词,后面跟上一个名词做宾语,还可能跟上别的一些动词。有一些后跟的动词表示趋向,还有一些后跟的动词或形容词表示结果。第一个动词如果有致使性,其宾语对后面的动词则有施动性。句子还可以由一个名词词组后面跟上一个形容词词组,由一个名词词组后面跟上另一个名词词组构成。有一些助词,特别是见于句尾的,用来表示疑问、命令、强调或者不肯定等。壮侗语族的许多语法特点跟汉语基本上一致。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