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夏代文化旅游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夏代文化旅游分类:【传统文化】 夏代文化旅游,系指与夏代文化遗存(包括遗址、遗物、遗迹、遗风、遗俗等)有直接关联的文化旅游活动。夏朝建于公元前21世纪,持续到公元前16世纪,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从禹开始,到桀灭亡,共传14代,历17王,470多年。夏开始的王位世袭,标志着私有制和奴隶制社会的形成。建立官职,颁布刑法,设立军队,置设监狱等,说明国家机器已经诞生。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的一、二期,正反映了夏代文化。夏的主要活动地域,以今河南嵩山到伊、洛水流域为中心,西至山西南部,南接汉水,东抵今河北、河南、山东交界一带,北入河北,曾先后建都城于阳夏(今河南太康)、安邑(今山西安邑西)、帝邱(今河南濮阳)、阳翟(今河南禹县)等地。夏代以农业作为经济生活的中心,确立了中国几千年经济生活的基本格局。农具多用木、石、骨制成,有耒、耜、裴等;产生了反映农业生产活动的历法“夏历”。手工业以炼铜、制陶、造车为主。开始出现商业的萌芽并产生了贝币。夏代帝王的四方巡狩和各方首领朝觐,并举行盛典,是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夏开始产生教育机关,有东序、西序等名称。音乐、舞蹈、雕刻等艺术活动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传说禹时流行《九韶》乐舞,孔甲发明了东音的曲调。二里头遗址发现的铜铃、古罄、陶塑动物、玉雕制品等可为印证。夏代的神学与宗教巫术盛行,祭祀是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内容。祭礼的对象有天地、山川、鬼神、祖宗等。其中邀是祭昊天,郊是祭上帝,另有祖祭、宗祭等。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山西夏县东下冯遗址、河北尉县古遗址,是夏代文化旅游的重点。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