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夏至九九歌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夏至九九歌分类:【风俗文化】 每年阳历六月二十二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90°时开始,是汉族民间古老的夏至节。早在汉朝时候,人们就开始过夏至节了。只不过夏至正是农忙时节,不像冬天那样无事可做,所以夏至的礼俗比较简单,江南人做几块豌豆糕贺节。胡朴安在《中华全国风俗志》下篇卷三江苏省里的《仪徵岁时记》 里说: “夏至节,人家研豌豆粉,拌蔗霜为糕,馈遗亲戚,杂以桃杏花红各果品,谓食之不疰夏。”而北方人在夏至这天则有吃面过节的习俗,所以北京流行“冬至馄饨夏至面” 的谚语。 夏至,表示炎热的夏天已经来临。所以古代帝王将相,在三伏天里,都到避暑宫殿里纳凉去了。南宋人周密在《武林旧事》中,谈到宋代皇宫中纳凉的情形时说: 禁中避暑,多御复古、选德等殿,及翠寒堂纳凉。长松修竹,浓翠蔽曰; 层峦奇岫,静窈萦深,寒瀑飞空,下注大地可十亩。池中红白菡萏万柄……又置茉莉、素馨、剑兰、麝香藤、朱槿、玉桂,红蕉、贽婆、檐葡等南花数百盆于广庭,鼓以风轮,清芬满殿。御芫两旁,各设金盆数十架,积雪如山。纱厨后先皆悬挂伽兰木,真蜡龙涎等百珠百斤。蔗浆金蹦、珍果玉壶,初不知人间有尘暑也…… 这样奢华考究的庭园,真是人间仙境了。 那么,炎热的夏季里,民间百姓的生活又怎么样呢?宋人周遵道在《豹隐记谈》里,记述了一首夏至九九歌,描述了夏至开始直到初秋,这九九八十一天里,民间百姓日常生活的情景。歌云: 一九二九,扇子不离手; 三九二十七,吃茶如蜜汁; 四九三十六,争向路头露; 五九四十五,树头秋叶舞; 六九五十四,乘凉不入寺; 七九六十三,夜眠寻被单; 八九七十二,被单添杂被; 九九八十一,家家打炭墼。 夏至后,一九二九的天气开始热了,所以扇子老在手中离不开;三九热得更厉害了,于是喝茶就象喝蜜汁那样可口; 四九时连晚上都很热,人们只好睡在屋外; 五九以后,天气稍稍转凉,有些树叶开始凋落了; 六九时天气开始变了,人们再也不须到高山密林的古寺中避暑了; 到了七九八九时,晚上睡觉要盖被子了; 九九时,天气变冷,于是家家升火盆了。这首夏至九九歌对民间百姓夏天里生活的形象描述,真可谓是一幅写实生动的 “农村风景画” 了。 民间节气歌谣。流行于湖北等地。歌曰: “夏至入头九,羽扇握在手;二九一十八,脱冠着罗纱; 三九二十七,出门汗欲滴; 四九三十六,卷席露天宿; 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 六九五十四,乘凉进庙柯; 七九六十三,床头摸被单; 八九七十二,子夜寻被单; 九九八十一,开柜拿棉衣。”“夏九九” 从6月22日 (农历五月十六日) 开始,至9月10日 (农历八月初七)结束。81天中,经历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六个节气。初伏在三九,中伏在四九,末伏在六九,白露过后两天,夏九九就到头了。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