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外八庙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外八庙

分类:【传统文化】

河北承德避暑山庄东面和北面环布藏传佛教寺庙之总称。清代康熙、乾隆时陆续兴建。庙在长城之外,故名。寺庙融合汉、蒙、藏等民族建筑艺术风格,与山庄建筑相互辉映。现尚存七座:溥仁寺、普乐寺、安远庙、普宁寺、须弥福寿之庙、普陀宗乘之庙、殊像寺。溥善寺已不存。外八庙之建造对密切少数民族领袖人物与中央政府之联系有过一定作用。

是避暑山庄外围东面和北面山麓中一组寺庙建筑群,总称“外八庙”。康熙五十二年至乾隆四十五年(1713~1780年)在此处陆续建筑寺庙11座。其中8座由朝廷派驻喇嘛,又在京师之外,故称“外八庙”。现仅存溥仁寺、普宁寺、安远庙、普乐寺、普陀宗乘之庙、须弥福寿之庙和殊像寺等7座。清康、雍、乾三代,怀“合内外之心,成巩固之业”目的修建此寺庙,在当时起到团结各少数民族,巩固国内统一,防御外侮作用。外八庙集我国各民族古代宗教建筑艺术之大成,是建筑艺术史上的瑰宝。

在承德市避暑山庄外的东部和北部山麓,原有11座大型寺庙,先后建于康熙五十二年至乾隆四十五年(1713-1780年)间,因其中八座庙中有朝廷派驻的喇嘛,且在京师之外,故称外八庙。现存的7座庙是溥仁寺、普宁寺、安远庙、普陀宗乘之庙、殊像寺、普乐寺和顺弥福寿之庙。这些庙宇依山傍水,气势宏伟,簇拥着山庄,与山庄浑然一体,云排星拱,象征着边疆各族人民和清中央政权的关系,以显示“备边防,合内外之心,成巩固之业”的政治目的。庙内存有不少碑刻和文物,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清朝前期兴盛阶段各族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情况。凡到承德旅游观光的人们,除游览避暑山庄外,一般都要参观“外八庙”。

河北省承德市避暑山庄外八大寺庙的总称。1713年至1780年间陆续建成。原有寺庙11座,其中8座寺庙由朝廷派驻喇嘛,故名。现存溥仁寺、普乐寺、安远庙、普宁寺、须弥福寿之庙、普陀宗乘之庙、殊像寺等七座寺庙。外八庙建筑与避暑山庄园林建筑巧妙结合,浑然一体,其势如云排星拱,象征边疆少数民族心向中央,宇内一统。寺庙造型包括汉、藏、蒙等族的建筑形式,具有多种多样的建筑风格,整体布局气势恢宏。外八庙多是清朝皇帝为接待少数民族王公贵族朝觐、参观、居住而建造的。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2: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