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多罗那它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多罗那它分类:【传统文化】 明代喇嘛教觉南派僧人。卫藏界上喀热琼尊人。原名贡噶宁布。幼出家于觉南寺(在今西藏拉孜)。万历三十一年(1603)三十岁受比丘戒。三十六年著*《印度佛教史》。四十三年于觉南寺附近又建达丹彭错林寺,渐负盛名。受格鲁派(黄教)*达赖四世赠给的“迈达理”(梵语,意为弥勒)称号。旋受蒙古喀尔喀部之请, 前往蒙古传教,常驻库伦(今乌兰巴托)。在蒙古传教建寺约二十年, 得到喀尔喀部统治阶级的信奉和支持, 被蒙古信徒尊称为迈达理活佛和哲布尊丹巴(意为尊者圣贤)。卒后,转世为喀尔喀部土谢图汗之子,即 * 哲布尊丹巴一世。 16世纪后期至17世纪前期藏传佛教觉囊派著名高僧、佛学家,是在喀尔喀蒙古地区弘传藏传佛教的重要人物,外蒙古(今蒙古人民共和国)最大转世活佛哲布尊丹巴转世系统的实际奠基人。 原名衮噶宁波(kun-dgav-snying-po),明万历三年(藏历第十饶迥木猪年,1575)出生在卫藏交界处喀热琼尊(kha-ra-khyung-btsun)地方一个佛学翻译世家贾译师家庭。幼年在拉孜觉囊寺(jo-nang-dgon)出家,学习显密经论。青年时期,师从多位来藏印僧听闻佛法、研习梵文,受益极大,于梵文和五明三藏俱得三昧,成为名噪一时的知名佛学家。万历三十六年(1608)写成《印度佛教史》,影响广泛,至今仍为研究印度晚期佛教史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成为传世名著。四十二年(1614),在后藏地方首领藏巴汗父子的支持和赞助下,于觉囊寺附近兴建达丹彭措林寺(rtag-brtan-phun-tshogs-gling,有的资料记为“达丹丹却林”),聚众授徒,弘传自宗教法,把持他空见的觉囊派推向顶峰。同年,被西藏地方的实际统治者藏巴汗荐往喀尔喀部传教弘法,以抵制格鲁派向外蒙古地区传播。行前,四世达赖喇嘛云丹嘉措(yon-tan-rgya-mtsho,1589―1616)又赠予“迈达理”(me-tri,意为“慈氏佛”)活佛称号。因此,一些蒙古人也称他为迈达理活佛。 他在外蒙古期间,以土谢图汗辖地库伦(今乌兰巴托)为中心,在外蒙古传教弘法达20年之久,兴建了众多佛教寺院,受到外蒙古各部王公及民众的信奉和供养,被尊为“哲布尊丹巴”(rje-btsun-dam-pa),意为“至尊圣者”。崇祯七年(1634),在外蒙古圆寂。“哲布尊丹巴”这个称号被继承了下来,形成活佛转世系统。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第一世哲布尊丹巴被清廷册封为“呼图克图大喇嘛”,成为外蒙古地区的佛教首领。 多罗那它一生著述甚丰,除《印度佛教史》外,尚有《时轮源流》、《娘地教法源流》(又译《后藏志》)等多种著述享誉蒙藏地区,有《多罗那它衮噶宁波文集》传世。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