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大智法王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大智法王分类:【地域文化】 明代宗景泰三年(1452)授予甘南藏族高僧班丹扎释(dpal-ldan-bkra-shis)的封号。班丹扎释系吐蕃王室后裔的脉系传承。其先祖达哇于墀祖德赞时受命镇守汉藏边界,其后代子孙世为岷州地区的地方官员。班丹扎释13岁时从甘青高僧仲钦班丹嘉措哇出家,22岁受具足戒。其后,班丹扎释曾前往乌思藏地区拜师求学,先后拜谒过宗喀巴、甲曹杰、得银协巴、萨迦巴衮噶扎西等各派高僧大德,成为一名显密兼通、学修并重的藏传佛教高僧。永乐初年,班丹扎释应诏入朝,并先后5次奉旨赴乌思藏地区招谕安抚地方僧众,深受朝廷信重,曾受命担任僧录司右阐教职。明宣宗时更受以“净觉慈济大国师”封号,并令其驻大都崇国寺。此后30年中,班丹扎释驻锡京城,以传教、译经、建塔修寺和处理日常僧务活动为主。明英宗即位后,再晋封他为“西天佛子大国师”,直至代宗时再晋封为“大智法王”。班丹扎释曾于永乐十四年(1416)在岷州兴建隆主德庆寺,作为其家族子嗣世袭驻锡之主寺。明宣德年间(1426―1435),明宣宗颁诏重修隆主德庆寺,并亲赐寺名“大崇教寺”。由于班丹扎释的贡献,大崇教寺得到了朝廷的恩宠与扶持,其势力在河陇一带炙手可热。其上层僧人更频繁往来于岷州与京城之间,成为明代朝廷联系岷州藏区诸番部的纽带。而“净觉慈济大国师”的封号则由其家族出身的高僧世代承袭。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