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大月氏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大月氏分类:【传统文化】 古中亚国名。《汉书?西域传上》:“大月氏本行国也,随畜移徙,与匈奴同俗。……本居敦煌、祁连间,至冒顿单于攻破月氏,而老上单于杀月氏,以其头为饮器,月氏乃远去,过大宛,西击大夏而臣之,都妫水北为王庭。”国内分为休密、双靡、贵霜、泌顿、都密五部翕侯。王治监氏城。其辖境相当今阿姆河上游一带。约在武帝元朔元年(前128),汉使张骞至其国。其后往来渐密。 古族名。西汉前元三至四年(前177―前176)从敦煌、祁连间西迁塞种地区(今新疆西部伊犁河流域及迤西一带)的 * 月氏人,《汉书?西域传》称大月氏。后元三年(前161)左右,因受匈奴老上单于(前174―前161年在位)与乌孙的联合攻击,被迫离塞种地区南下,经费尔干纳盆地(即古代大宛)进入索格底亚那(今锡尔河、阿姆河之间泽拉夫善河流域),于阿姆河北建立王庭。二十余年后,越过阿姆河,攻占 * 大夏(古代希腊著作称巴克特里亚)。元朔元年(前128)左右,汉使张骞至其国,后与汉往来渐密。国内分为休密、双靡、贵霜、泌顿、都密五部翕侯。一世纪中叶,贵霜翕侯丘就却(一作丘就劫)攻灭其他四部,自立为王,建立贵霜王国,都兰氏城。《后汉书?西域传》仍称其为大月氏。在河西及西迁塞地后, 均以游牧经济为主, 南下大夏后,逐渐定居从事农业。最早向东方传播佛教。 古代游牧民族名。又称“月支”,其族属有突厥、伊朗诸说,迄未定论。秦代及汉初,月氏人活动于今甘肃兰州至敦煌的广大地区,过着游牧生活,有战士十余万,与蒙古高原东部的东胡从东西两面压迫匈奴 * 。匈奴单于头曼送子冒顿入质月氏,冒顿逃回,杀父自立,隐晦自强,在前205―前202年大举进攻月氏,前177年左右,再击月氏。月氏遂放弃故地,西迁至伊犁河流域,击走塞人而居其地,号大月氏。部分未西迁者,保南山羌,号小月氏,日后长期留住该地,与羌人逐渐融合。月氏西迁后,于前130年左右,被原住于天山北麓的乌孙所攻击,一部分人向西南迁徙,一小部分留居原地,服属于乌孙。西迁者过大宛(今独联体费尔干纳地区),西击大夏(今阿富汗法札巴德一带)而臣之,在妫水(今阿姆河)流域的原大夏之蓝氏城建都,立故王夫人为王。此地肥饶、少寇,大月氏有战士十余万,为这一地区的强国,遂无报复匈奴之心。张骞 * 出使西域,欲与大月氏结盟攻匈奴,但终未将其说动。此时大月氏所统治的大夏人共分五个翕侯,休密翕侯,治和墨城;双靡翕侯,治双靡城;贵霜翕侯,治护澡城;泌顿翕侯,治薄茅城;高附翕侯,治高附城。约公元1世纪中叶,贵霜翕侯丘就却攻灭四翕侯,自立为王,取国号为贵霜,汉仍称大月氏。侵入安息,夺取高附地,又灭濮达、临宾(今克什米尔地区),并有其国。汉和帝永元二年(90)前后,大月氏助汉军攻莎车(治今新疆莎车)、龟兹(治今新疆库车)有功,求汉公主,汉西域都护班超 * 拒还其使,由是怨恨。月氏遣其副王谢率兵七万攻班超,班超坚壁清野,月氏兵食尽,遣使请罪,愿得生归,超纵之。大月氏由是大震,岁奉贡品。丘就却八十余岁死去,子阎膏珍即位为王,复灭天竺(今印度),派将领一人监领之,自此之后,最为富强,诸国皆称之为贵霜王,成为一个北起花剌子模、南达文迪亚山的大国。3世纪分裂,5世纪遭 哒人入侵,灭亡。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