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天师炼丹龙虎山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天师炼丹龙虎山

分类:【传统文化】

龙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西南20公里的龙虎山风景名胜区境内,为中国道教发祥地,道教正一派祖庭。

1.丹成龙虎现,云锦虎龙争

龙虎山原名“云锦山”,因为山上有一石壁,高达百丈,宽约一华里,形似五彩的云锦,故名。此地群峰绵延数十里,为象山(应天山)一支脉西行所成。传说九十九条龙在此集结,山状若龙盘虎踞,龙虎争雄,势不相让;上清溪自东远途飘入,依山缓行,绕山转峰,似小憩,似恋景,过滩呈白,遇潭现绿,或轻声雅语,或静心沉思。九十九峰二十四岩,尽取水之至柔,绕山转峰之溪水,遍纳九十九龙之阳刚,山丹水绿,灵性十足。

不久,灵山秀水被神仙相中,即差两仙鹤导引张道陵携弟子出入于山,炼丹修道。山神知觉,龙虎现身,取代云锦。又传说太上老君为了帮助张道陵在龙虎山创建道教,特派九龙一虎协助天师炼丹。其中有条“冲天龙”因不耐陆地燥热,趁神虎熟睡之机逃跑了。张天师大怒,一画镇龙符,二立镇虎牌,挡住了冲天龙的去路。冲天龙火冒三丈,吐出烈焰熊熊的龙珠,把张天师烧得焦头烂额。危急之际,熟睡的神虎惊醒,一声长啸扑向冲天龙,从此斗争不休,最后冲天龙和神虎一并化作山峦,龙虎山因此得名。

自后,龙虎山碧水丹山秀其外,道教文化美其中,位居道教名山之首,被誉为道教第一仙境。

2.天师创教,子孙传承

张道陵是中国道教的创始人之一。他在龙虎山炼成神丹后,又入四川修道传教,创建了“五斗米道”。这是中国最早的道教教团组织。他还开创了道家用符咒为人祈福消灾的先河。

传说张道陵曾往阳山治妖,有毒龙于深水池中兴风作浪,张书符一幅,投入水中,龙妖立即逃去。魏晋以后,符文被道教各派采用,使道教蒙上了更加神秘的色彩。符文是一种类似象形文字的符号,道士画符的工具主要有毛笔、墨汁、清水、朱砂和黄色的土纸。咒语则是法师口中常念的三言或四言短语,少则数字,多则数百字。符咒是道士与鬼神交际沟通的媒介,是为人消灾祛病的主要手段。?通常是指记录有诸天官名号的法牒,牒中有相关的符图咒语,它是道士个人修身立业、升迁道职的证书,没有为别人防病除疾的作用。从张道陵这一脉传承下来的天师道,正是以符?见长,故世称“符?派”。张道陵临终,将剑印传予其子张衡,张衡传子张鲁,张鲁晚年嘱其子张盛:龙虎山是祖师爷的原坛所在,那个地方“天星照映,地气冲凝,丹灶秘文,藏诸岩洞”,是神人所居之地,你应回到那里去,宣道布教,世代相袭。于是第四代天师张盛,于西晋永嘉年间从汉中迁回龙虎山祖师玄坛,后世子孙代居于此,世袭道统。

元朝建立后,在北方扶持全真道,在南方则大兴天师道。据《天师世家谱》记载,元世祖忽必烈攻宋前曾遣使密问第三十五代天师张可大胜负前景,张答:“善事尔主,后二十年,天下当混一。”后果应验。元成宗大德八年(1304年),朝廷封第三十八代天师张与材为“正一教主”,总领三山符?,并特授金紫光禄大夫,封留国公,赐金印,位居一品。从此南方诸符?派皆归宗正一道,龙虎山历代天师则成为正一道首领。

从汉末第四代天师张盛始,历代天师华居此地,守龙虎山寻仙觅术,坐上清宫演教布化,居天师府修身养性,他们均得到历代封建王朝的崇奉和册封,官至一品,形成中国文化史上传承世袭“南张北孔(夫子)”两大世家。

3.天师斗法,老母护灯

传说第一代天师张道陵在龙虎山传道授徒时,附近有一位李天师也在传道授徒,两人相持,互不退让。一天李天师来到龙虎山,气势汹汹地对张天师说:“我要与你斗法,谁斗赢了,谁当天师!”张天师问:“怎样斗呢?”李天师说:“咱们坐在一个大蒸笼里,用火蒸烤七七四十九天。”张天师毫不犹豫地答道:“悉听尊便。”过了几天,两位天师相约来到泸溪河畔,搭了一个大灶,两人同时坐进蒸笼内,双方门徒开始点火蒸烧。张天师在斗法前一天曾禀告母亲说:“请点燃七七四十九盏油灯,而且昼夜不熄,这样,才能保全儿命。”张天师的母亲是一位虔诚可靠的老夫人,遵照儿子嘱托日夜守护在油灯下。而为李天师守护油灯的是他年轻的妻子,在四十九天的斗法中,她因意志不坚,迷迷糊糊地睡了一觉,当她醒来时,已是油尽灯枯,李天师因此被蒸死了。张天师虽获胜,但双眼已被蒸得向上翻翘,因而后人称为“翻眼天师”,今天天师府殿堂内塑造的神像,仍保留翻眼神态。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4:2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