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太傅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太傅分类:【传统文化】 官名。①周代始置,职责为辅佐周王,与太师、太保合称三公。春秋时晋国亦设此官,战国后废。西汉高后元年(前187)复置,位次太师,后曾两次废除。哀帝元寿二年(前1)又置,位居三公之上。东汉以太傅为重臣之首,相当于宰相之任,与太尉、司徒、司空、大将军合称五府。然多以年高有德者为之,不甚有实权。晋代初与太宰、太保同为上公,位三公之上,置官属,犹为实官。此后多为尊崇大臣之荣衔,并无实职。参见“三公”、“三师”。②指太子太傅,为辅导太子之官,详“三师”。 官名。①古代三公之一。西周设置(一说春秋晋国设置)。为国君辅弼之臣。位次于太师。《书?周官?传》:“傅,傅相天子。”汉贾谊《新书?保傅》:“傅,傅之德义。”秦废不置。汉高祖后元年(前163年)复置,后省。汉哀帝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复置。东汉时太傅益重,录尚书事,参预朝政。其后历代太傅与太师皆称上公,但大多以他官兼任,或不备置。明、清则为加官,并无实职。参见“三公”条。②指太子太傅。西汉设,历代沿置。至明、清多以朝臣兼任,遂成虚衔。详见“三师”条。 官名。①为辅弼国君之官。春秋时晋国设置,战国后废。汉复置,次于太师。《汉书?百官公卿表》说: “太傅,古官。高后元年初置,金印、紫授,后省。八年复置,后省。哀帝元寿二年复置,位在三公上。” 吕后时王陵、审食其均任过太傅。东汉世祖以后,每帝初即位,辄置太傅,“掌以善导,无常职。”但同时又以太傅兼录尚书事,因而使之位高权重,“百官总己以听”,在政治上有很大影响。为太傅者不是 “元功之首” 就是 “为国元老”,或者国家重臣,皆 “海内归仁,为群贤首”(《后汉书?和帝纪》) 的人物。魏晋以后历代沿置,明、清为三公之一,多为大官加衔,并无实职。②为辅导太子之官,称为太子太傅。 官名。①西周设置,为天子的辅弼之官。战国后废。汉复置,位次于太师。以后历代均有设置,多为大官加衔之用,并无实权。②先秦齐、鲁设置,为辅导太子之官,后世相沿不改。《左传?闵公二年》:“初,公傅夺卜 田,公不禁。”杜预注:“公即位,年八岁,知爱其傅而遂成其意以夺 田。”《左传?襄公十九年》:齐灵公“遂东太子光,使高厚傅牙,以为太子,夙沙卫为少傅。”杨伯峻注:“高厚为牙之大傅。”《战国策?齐策四》:齐王“遣太傅赍黄金千斤,文车二 ,服剑一,封书谢孟尝君。”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