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太平御览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太平御览

分类:【文化精萃】

宋代大型类书。初名《太平总类》。宋太宗命李?、扈蒙等编撰。本书撰于太平兴国二年(977),历时7年。全书分五十五类,四千五百五十小类,以天、地、人、事、物为序编排。所采多为经史百家之言,依时代先后排列,先列书名,再录原文。征引广博且引书完整,并注明出处。大量古佚书遗文多辑自此。被视为辑佚、校勘古书的宝库。1960年中华书局影印《四部丛刊三编》本,以日本所藏庆元五年(1149)蜀刊残本及另一宋残本,加上日本安政三年(1855)活字本补配而成,为目前较好的版本。

宋代著名的类书。李?(公元925年-996年)等十四人奉敕编修,六年后书成。全书以天、地、人、事、物为序加以编排,分为天、时序、地、皇王、职官、礼仪、乐、文、治道、刑法、工艺、器物、布帛、百谷、神鬼、虫豸、木、药、百卉等五十五部。每部之下再分子目,总共有子目四千五百五十八个。每个子目所采多为经史百家之言,小说和杂书引得较少,依时代先后排列,先列书名,再录全文,卷首有《太平御览经史图书纲目》,载征引的书目一千六百九十余种。此外,《太平御览》保存了大量的古代佚书遗文。这部类书素以广证博引见称,对后世影响很大。

类书名。宋代李?等编撰。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三月,李?、扈蒙等14人受命据《修文殿御览》、《艺文类聚》、《文思博要》等类书编纂,历时七年,至太平兴国八年(983)十二月成书。初名《太平总类》,因太宗按日阅览三卷,改名为《太平御览》,简称《御览》。该书1000卷,分55门,4558目,共五百万字。书中征引资料,先写书名,后录原文,依时代先后,以天、地、人、事、物为序排列,不加编者意见。引书浩博,多至1690余种。所用多为经史百家之言,小说、杂说引用很少,保存不少原始资料,其中汉人传记一百余种、旧地志二百余种,均为今不传之书,且引书完整,颇为清代以来校勘家、辑佚家重视。现存版本以《四部丛刊三编》影印本为最佳。

宋代官修类书。李防等撰。李? (925-996) 生于后唐,历仕后晋、后汉、后周三朝,宋太祖时官至翰林学士,宋太宗时曾出任宰相,监修国史。太平兴国年间,他奉太宗之命,领衔编纂 《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文苑英华》等大型图书,其中以 《太平御览》最为后代推重,与 《资治通鉴》 并称宋代的两大巨著。《太平御览》初名 《太平总类》,“太平” 是宋太宗赵炅的年号。在清本将要完成的前夕,太宗命每天进呈三卷,以备 “乙夜之览”,于是改赐今名。《太平御览》 比 《艺文类聚》 的规模更大,总共有一千卷,分为五十五部,这是根据 《周易?系辞》说的“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以示包罗万象,其子目多达五千三百六十三门。《太平御览》 的编纂,主要目的并不是为文人写诗作文寻找典故提供方便,而是为帝王大臣提供“百科知识”,所谓“备天地万物之理,政教法度之原,治乱废兴之由,道德性命之奥”。据说,宋太宗听政之暇,日读三卷,如有耽误,翌日必补读,虽严冬之日,也必读完定数。大臣请少息,宋太宗说: “朕开卷有得,不以为劳也。” 凡与政教有关的故实,都一一牢记在心,与近臣相见,必援引谈论,以示劝诫。此书所引书目,据 《太平御览经史图书纲目》,共有一千六百九十种,其中十之七八今已失传。后来从事学术研究的人看不到原书,还可以从 《太平御览》 中寻到些吉光片羽。如谶纬之学,既是两汉思想史上的大事,而对后世也有相当的影响,可是这些纬书在隋以后就失传了,赖有 《太平御览》引用了一部分,使我们还能知道其大概面目。这是 《太平御览》至今仍被学者重视的主要原因。

宋代的一部综合性官修类书。宋李?、扈蒙等奉敕于太平兴国二年(977)开始编撰,于太平兴国八年(983)成书。初名《太平总类》(又名《太平编类》)宋太宗为显示自己好学,命每天进呈三卷,以备“乙夜之览”,一年阅毕,诏改名为《太平御览》。全书1000卷,约500万字,共分55部5363类,并按天、地、人、事、物为序编排,每类不再加标目,以经、史、子、集为序引用唐代以前的文献资料,先录书名,后录原文。其征引之浩博,大大超过前代类书,所引经、史、子、集、释、道各类书籍2579种,今存者不过十之一二。且引书较完整,多整篇整段文字,因此,它保存了大量的古代文献资料。但因它是根据前代类书《修文殿御览》、《艺文类聚》、《文思博要》等书编成,内容、条文颇多因袭,体例上亦多模拟、搬用。所引资料非尽出原本,又无详细校订、故讹误之处颇多。尽管如此,它还是现存古类书中保存五代以前文献、古籍最多的一部。所以,辑佚、校勘、研究古代的历史、文化等都离不了它。

《太平御览》成书后,历代都有刊本,现在容易见到的有《四部丛刊三编》影印宋刻本(商务印书馆影宋本)。1960年,中华书局曾将它缩印,装订成四大册,每个门类下面加注页码,以便寻检。

书名。北宋?李?等编。类书。一千卷,目录十卷。又称《太平类编》《太平编类》。原有南宋庆元五年(1199年) 日本藏蜀刻残本,正文九百四十五卷,目录十五卷。日本安政二年(1855年)仿宋刻活字本。民国二十四年 (1935年)《四部丛刊》三编影宋本。1960年中华书局影印本。该书分五十五部,子目五千三百六十三类,其中“神鬼类”汇集采录宋前各代有关鬼神书籍材料,包括大量鬼论、鬼话,可见历代鬼话笔记之丰。

宋代四大类书之一。北宋李?奉太宗敕撰。一千卷。初名 《太平总类》、《太平编类》。因书将成时,日进呈太宗御览而诏令改名。亦简称《御览》。太宗日览三卷,一年内读完。成书于太平兴国八年 (983)。在前代类书基础上修著增删而成,以引书繁富著称,其引征书目1690余种,实引征资料为2579种,今十之七八已佚。内容分天、时序、地、皇王、偏霸、皇亲、州郡、居处、封建、职官、兵、人事、逸民、宗亲、礼义、乐、文、学、治道、刑法、释、道、仪式、服章、服用、方术、疾病、工艺、器物、杂物、舟、车、奉使、四吏、珍宝、布帛、资产、百谷、饮食、火、休征、咎征、神鬼、妖异、兽、羽族、鳞介、虫豸、木、竹、果、菜、香、药、百卉等55门。下分4558类。依时代先后排列,先列书名,再录原文。较前代类书完整、且注明出处,保存了大量古代佚书遗文。在宋代几经刊刻,明清亦有多种刻本。长期为历代宫廷教育所重视。

百科全书式的类书。“北宋四大书”之一。北宋李?等14人奉敕编。1000卷。太平兴国二年(977)奉诏,八年编成。原名《太平总类》,太宗于听政之暇,每日“御览”,故诏改今名。该书“杂取经史传记小说,自天地事物,迄皇帝王霸分类编次”。全书凡55部,部下又分细目,合附类为5426类,各依时代先后,广采经史子集资料。宋刻本国内未见,有南宋蜀刻残本945卷,藏日本京都东福寺;另有360卷残本,藏日本静嘉堂文库。宋刻本明时已稀见。明刻本则讹误极多,《四库全书》本即据明隆庆饶氏活字印本及万历倪氏雕版本,并校以他书,而仍有不可知者。张元济访得日本藏两种残宋本,1935年由商务印书馆影印出版,不足者补以日本文久活字本,1960年中华书局据以重印,为最佳通行本。该书所辑资料多首尾完整,并注明出处。据统计,所引书目多达2579种,所引古籍,今十有八九已佚,在现存类书中保存五代以前文献最多。虽出自众手,编纂仓促,因袭旧错,复生新讹,体例或有失当,类目亦有重复,仍不失为后人辑佚校勘之宝库,检索名物典制之渊薮。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8:2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