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太阳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太阳分类:【中国民俗】 太阳为“百神之主”,象征天地光明、万物旺盛,成为至高无上的崇拜对象。连云港将军岩发现有原始社会时期凿刻的太阳和星辰以及禾苗和人头的图像,显示了先民们对太阳的崇拜,感谢太阳育生万物和人类。明代以前,民间以二月初一为太阳生日,家家户户用米粉制成太阳糕祭祀太阳神,糕上印上太阳和一只神鸟的图形,也有在圆形的糕上粘立一只用米粉制的、约一寸高的“小鸡”,称“太阳鸡糕”。 水镇寺庙 清初,江南民间将太阳生日改为三月十九日,实际上是纪念明代崇祯皇帝殉难,表达当时反清复明的社会思潮,为了避讳,故称“太阳生日”,亦称“朱天菩萨生日”。太湖地区各县城,都建有太阳宫、太阳庙,也有称朱天大帝庙,供奉的太阳神像为右手持棍(象征树),左手握环(象征绳套),暗示崇祯皇帝是在树上吊死的。平时香火颇盛,在太阳生日这天,庙中设醮诵经,乡民们进香叩拜,祈求太阳神护佑平安、五谷丰登。许多人家还在家门前或天井里摆置香案,点黄蜡烛,燃三炷香,念《太阳经》:“太阳明明朱光佛,是大神州锁乾坤。借问太阳何日生?太阳三月十九生。天下神明有人敬,无人敬我太阳星。有人敬我太阳星,一家老小免灾星。无人敬我太阳星,眼前就是地狱门。” 徐州煤窑户以五月二十七日为太阳神节,至时在窑场杀羊宰鸡,供米团子、干果等,燃三堆炭火,点上香烛,面对太阳跪拜,以祈求平安采煤。 当发生日食时,民间称“天狗吃太阳”,或称“野太阳吃家太阳”,各家普遍焚香点烛,敲打锣鼓、铜盆、脚炉等响器,燃放爆竹,以驱赶天狗,直至太阳复圆生光。此俗称“赶天狗”,民国时期尚存,现已消失。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