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奢香墓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奢香墓分类:【传统文化】 在大方城北1华里的云龙山下,乌龙坡头。奢香,元末“永宁且蔺(今四川古蔺)奢香氏之女”,彝族恒部祖先穆阿卧的后裔,生于1368年。14岁嫁与贵州宣慰使霭翠为妻。明洪武14年(1381年),霭翠死,奢香代其职。同年,洪武帝派兵30万“经理南荒”,乌撒、芒部少数奴隶主起兵于贵州境内,企图阻止明军入滇。奢香以统一西南大业为重,积极支持明军入滇,使贵州免遭战乱,得到朱元璋的赏识。洪武17年、明王朝的封疆大吏,都督马晔“欲尽灭诸罗,以代流官”而寻机“以事挞香,激为兵端”。为制止事态的进一步发展,奢香赴南京向朱元璋状告马晔,并表示“愿效力开西鄙,世世保境”。朱元璋将马晔召回斩首,对奢香更加赏识。奢香回黔后,积极组织人力修筑道路,并兴办司学,促进了少数民族与汉族的融合。1396年,奢香病故于大方,朱元璋遣使祭奠,封其为顺德夫人,降旨按明代正三品规模营造墓穴。奢香墓营建于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占地约2万平方米。清康熙初年毁于兵燹。1985年始恢复原建筑规模。奢香墓为围石土封,高4.5米,直径6米,分9盘围石安砌。第6盘系9板9柱高浮雕,均刻有彝族图案花纹。第9盘为瓦筒,由72个虎面浮雕组成,集中反映了彝族古文化,为世所罕见。墓前有两平台,由九级阶梯相隔。平台前是神道,左右为彝族历史文化陈列室。神道前设进门古建筑楼厅,两旁是民族博物辅助陈列室。墓前高3.6米,宽1.3米的石碑上,镌刻奢香这位彝族女政治家为统一西南大业和贵州经济、文化发展所做的杰出贡献。碑前20米处建有一座祭祠。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县城北云龙山麓。奢香(1368―1396),明代四川古蔺人,彝族君长奢氏女,嫁贵州宣慰使霭翠为妻。洪武十七年(1384),霭翠病亡,奢香代其职,竭力维护国家统一,为促进民族团结,开发、巩固西南边陲作出重要贡献。洪武二十九年(1396),奢香逝世,朝廷遣使厚葬,特赐“顺德夫人”,葬于今址,遗体按彝族传统实行火化。清道光十八年(1838),应奢香后裔安淦辛禀请,大定知府王绪昆、黔西知州吴嵩梁为奢香“修垄树碑”,“建祠设祀”。碑正中刻“明封顺德夫人宣慰使司奢香夫人之墓”,楷书,高3米,宽2米,厚0.5米,并建有碑亭、祭祠。墓葬封土呈圆阜状,以10层条石围砌而成,高3.5米,直径6米。奢香古迹颇多,织金县城内有奢香桥(月华桥)和斗姥阁行宫遗址。 奢香墓位于贵州大方城北500米的云龙山下,乌龙坡头。原墓葬按明代正三品规模营造,占地约二千平方米。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奢香病故,明王朝遣使参加葬礼,对奢香加谥为顺德夫人。 奢香墓几经沧桑,毁兴数度。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奢香后裔安淦辛呈文禀请大定知府、黔西知州修垄、树碑、建祠,后被毁。1979年初步修复,1985年始得正式重建恢复原建筑规模。1988年1月,国家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奢香墓为围石土封,高4.5米,直径6米,圆围18.84米,采用须弥座式,分九盘围石安砌。每盘采用36块精料白石,为9的4倍。第六圆围系九板九柱高浮雕,柱上为彝族图案花纹,板上为九龙九虎变形图。第九圆围为瓦筒,72个瓦档,均为72个虎面浮雕组成,刻工精细,造型古朴,形态生动,为世人所赞叹。 墓前立面碑一通,高3.6米,宽1.3米,碑面刻彝、汉文合壁“明顺德夫人摄贵州宣慰使奢香墓”各14个字,背面刻奢香夫人生平及历史功绩。碑前为墓地平台,平台左右,各为9板10柱白石栏杆,平台中为墓前阶梯,分9级而上,阶梯下为第二平台,左右各为18板19柱白石栏杆,中间为第29级阶梯。栏板前后,刻有彝族图案花纹共54幅浅浮雕,58根立柱为58个虎头圆雕,图纹朴实,造型古雅,集中地反映了彝族古代文化。第二平台阶梯前,为墓前神道,宽9米,长45米,神道左右各20米处,是仿古建筑耳房,现辟为彝族历史文化陈列室。神道前为进门古建筑楼厅,楼厅左右两室为民族博物辅助陈列室。东面耳房后侧为绿化区。 奢香,明代贵州彝族杰出的女政治家。洪武十四年(1381年),奢香承袭贵州宣慰使职,执政水西(今大方、黔西、织金、纳雍一带)。同年洪武帝“经理南荒”,派明将傅友德、沐英率30万大军,出师云南,征讨元梁王巴匝剌瓦尔密和段政权的残余势力,这时贵州境内的乌撒、芒部等部起兵阻止明军入滇。奢香以保境保民的大业为重,积极支持明军入滇,促进了明王朝完成统一西南的意图,使贵州免除了战乱的破坏,故朱元璋说:“奢香归附,胜得10万雄兵。” 洪武十七年(1348年),明王朝的封疆大臣,贵州都督马晔,在役使官兵开普定驿传时,骄纵横蛮,他欲“尽灭诸罗,代以流官”,又“素恶”奢香归附明王朝的行为,便借口水西地方“抗税”,召奢香赴贵阳,肆意呵叱。奢香不服,马晔便“叱壮士裸香而笞其背”,企图以此激反水西彝众,借以出兵镇压。马晔这一行动果然激怒了水西彝族四十八部官兵,遂咸集奢香军门,“愿尽死力助香反”,一场危及国家统一、糜烂水西地方的武装冲突迫在眉睫。奢香深明大义,顾全大局,忍辱衔恨,对四十八部公开表明“反非我愿”,制止了事态的发展,粉碎了马晔的阴谋,维护了民族和国家的统一,维护了贵州各族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同年,奢香亲赴金陵(今南京),面见明太祖朱元璋,“自陈世家守土之功及马晔罪状”,并表示:“愿效力开西鄙,世世保境。”朱元璋随即下旨召回马晔治罪,西南遂告安定。 奢香回黔后,组织人力,修筑道路,并在水西境内设立龙场(今修文县内)九驿。沟通了贵州与湘、桂、滇、蜀的交通,使闭塞、落后、偏僻的贵州得到开发。同时,兴办宣慰司学,极力聘迎汉儒,并送子阿启、陇弟入南京太学,吸取先进的汉文化和科学技术,改进农耕,增植水稻,逐渐改变了“谷稻鲜登,种多宣荞”的状况。 明洪武二十九岁(1360年),奢香病故于大方,终年35岁。她短暂的一生,对统一祖国西南和增进各民族的团结,促进贵州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明清以来,不少人赋诗撰文,赞颂奢香夫人的伟大业绩。陈匡世的《奢香诗》中赞道: 君门万里献奇功,蜀道崎岖九驿通。 不道蛮荒一苗女,居然巾帼丈夫雄。 清道光年间,吴嵩梁任黔西知州时作“拜顺德夫人墓”诗,诗曰: 锦伞朝天剑倚霜,殿见雪涕见高皇。 能消边患收都督,为戢军心服夜郎。 九驿路开山失险,一?人拜土留香。 崇祠未见吾滋愧,衰草寒烟泪两行。 颂扬了奢香的历史功绩,并为未能为之整墓建祠而深感遗憾。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