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女伶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女伶分类:【中国民俗】 卫派梆子,是以独具特色的老生演唱和大批女演员的出现为标志,并形成了不同流派和唱腔。如何景云(何达子)的“何派”,魏联升(小元元红)的“元派”。 自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以后的30年间,河北梆子的女伶风靡一时,著名演员不计其数。这些女伶艺人既有天津本地及郊县人,也有外省人,均为贫寒人家出身,有的擅演青衣、花旦、刀马旦;有的擅演老生、小生和武生;有的则生旦兼能。但也有色相出众而艺术水平不高者。 “金刚钻”王莹仙剧照 女伶在津大兴之后,许多人被邀往外省各地演出。其中上海、汉口、奉天、哈尔滨、营口、张家口、北京等地最盛行。庚子年前后,奉天(沈阳)所有的戏园几乎都被梆子女艺人占据。民国三年(1914年)女伶“金刚钻”(王莹仙)与花旦丁灵芝、丑角狗肉红等人,在上海十六浦之新舞台,合作连演20余日,看客拥挤不堪。同年,女伶小香水应邀到沪,主演于天声园。适逢京剧名角梅兰芳出演于丹挂戏院。京、梆两位名角争强对峙,成为美谈。 “小香水”剧照 民国元年(1912年)冬,天津河北梆子女伶进京,首开梆子女演员在京登台表演之先河。北京文明茶园又大破不卖女座的陈规,妇女也能入戏园看戏,一时轰动北京。梆子女伶精湛的表演,令北京观众耳目一新,不仅冲击了称雄于京城的京剧,也冲击了清一色男性演员的老派梆子,迫使在京的老派梆子艺人改学河北梆子。当时一些报刊对此纷纷评论:“……刘喜奎在庆乐园,座价贵至大洋一元,可说是破天荒之戏价,而仍旧是个十成满。”除刘喜奎外,鲜灵芝、张小仙、刘菊仙在广德楼,金玉兰、杜玉红在中和园,“金刚钻”在三庆园,鼎足而三,将北京号称戏剧中心的大栅栏完全占据。“时男伶几无立足之地,此为秦腔之黄金时代。”曾获“秦腔泰斗”之称的小香水、有“金嗓钢喉”之誉的金刚钻、以及小荣福、张小仙被时人评为“青衣四杰”。刘喜奎、鲜灵芝、金玉兰、杜云红、刘菊仙被誉为“花旦五霸”。另外《半月戏剧》中曾发表文章:“女伶刘喜奎以梆子花旦献艺氍毹,声势煊赫,坐位之昂,压倒老谭,更无论杨小楼、刘鸿声、梅兰芳辈矣……当时老谭以喜娘锋芒过盛,竟久久不愿出台,且语至好谓,坤角不敌刘喜奎,男角不敌梅兰芳。”民国七年(1918年),《顺天时报》主持选举伶界大王,结果,梅兰芳以232865张选票,获男伶大王徽号;刘喜奎以238606张选票获坤伶大王徽号。 20世纪20年代末,河北梆子开始走向衰落。至30年代以后,剧社纷纷解散。艺人有的改唱京、评剧,或迁往农村演出。天津竟无一个梆子剧社。只有鸟市、三角地、西广开等处的茶园有零星演出。40年代中后期,梆子艺人所剩无几。不少女演员被地痞流氓霸占,有的沦为娼妓。连金钢钻这样的名伶也只好到中华茶园与什样杂耍艺人合演。银达子除演出外,还要到电台做活广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河北梆子已临近灭绝的边缘。 20世纪50年代,天津河北梆子艺人重新组织起班社,很快恢复了演出。1953年正式成立了“天津市河北梆子剧团”。 1958,天津河北梆子剧团扩建为河北梆子剧院,下设一、二团、小百花剧团和附属学校。60年代初,小百花剧团曾在东北与南方各地演出中引起轰动。 20世纪6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初,特殊的历史环境,给天津河北梆子艺术以致命打击,致使元气大伤,后继乏人,观众也出现断层。近年来,一批优秀剧目上演,天津正为振兴梆子而探索新路。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