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女娲伏羲――阴阳共生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女娲伏羲――阴阳共生

分类:【风俗文化】

女娲与伏羲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两个重要人物。至今还流传着“女娲补天”、“斗洪水”、“女娲伏羲兄妹成婚繁衍人类”等美丽动人的故事。在这些传说中,他们总是相伴出现,一说他们是夫妇,一说他们是兄妹,相娠而有人类。

在《山海经?大荒西经》中载:“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 《淮南子?说林篇》曰:“黄帝生阴阳,上骈生耳目,桑林生臂手,此女娲所以七十化也。”晋时郭璞注:“女娲,上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变。”女娲造化万物的神话,大约在周代就已经流行开了。而伏羲又名“宓牺”、“庖牺”,此外还有“伏戏”、“包羲”等名,均是古史上所记载伏羲的不同写法。伏羲是中国古代神话中东方的上帝,他的贡献很大,史传上记载他曾经画过八卦,《易系辞》中说:“包牺氏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伏羲还将绳子编织起来,做成渔网,教人民打鱼;伏羲更是将火种带到人间,那正是伏羲又叫“庖牺”的真正原因――“取牺牲以充庖厨”(《帝王世纪》)。

汉代墓室雕刻画像石和画像砖中常有人首蛇身的伏羲和女娲的形象。这里面的伏羲女娲,腰身以上通作人形,穿袍子、戴冠帽,腰身以下则是蛇躯(偶有作龙躯的),两条尾巴紧紧地缠绕着。两人的脸面,或正向,或背向。伏羲手中拿曲尺,女娲手里握圆规。或者是伏羲手中捧太阳,太阳里面有一只金乌;女娲手中捧月亮,月亮里面放一只蟾蜍。有的画像还饰以云景,空中有长着翅膀的人首蛇身的天使翱翔。有的画像更是在中间置一烂漫小儿,双足卷走,手拉俩人的衣袖,为我们呈现出一幅非常美妙的天伦之乐图。

湖南长沙马王堆发掘出公元前2世纪的帛画,上面的女娲身穿蓝袍,有着蛇的身子,蛇尾环绕在她的四周,占据着帛画上部最显要的位置,立有金乌的日轮以及立有蟾蜍的月牙在其周围。实际上,女娲的表现形式也是较为多样的,或单身,或与伏羲对称或对偶。手中或执伞盖,或执日轮或月轮,或执规或矩,或执灵芝等等。这种画像分布于山东、河南、四川、江苏等地甚至于偏远的新疆,所届时间大约是汉代到唐代。

在黄辉著的 《中国古代人物服式与画法》一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宋代马麟作南薰殿历代帝王像之太昊伏羲像。此像粗犷,披发赤足,以布帛兽皮遮身,这种服式造型与《后汉书》记载的“上古穴居而野处,衣毛而制度”; 与《史记》记载的“太昊伏羲始制布帛,以给衣服”及《法苑珠林》记载的“古人发多为披发,后用羊毛结系为髻,用骨簪贯之”的记载相吻合。不过,事实上当时的衣饰谁也没见过,这只是宋代画的推测画像而已。不仅伏羲如此,《中国服装史》的著者华梅教授认为,中国神话中对于女娲的穿着,实际上是未加叙述的,艺术形象中的女娲只不过穿着作画人所处时代的服装。

周讯、高春明著《中国服饰名物考》中记载,1976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南洛阳烧沟村西部发现一座大型汉墓,墓中保存的女娲、伏羲像壁画较为引人注目: 女娲上身作妇女形象,梳汉代发髻,髻后垂?;伏羲的上身作男子形象,头戴高冠; 两人的下身均作蛇尾相缠状,此画将两人分列: 女娲靠近月亮,伏羲靠近太阳,两者都象征阴阳。值得注意的是,在女娲及伏羲的颈部,都覆一层披肩,这种披肩显然是取式于现实生活。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0/20 3: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