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姓氏讲究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姓氏讲究分类:【中国民俗】 河南民间,有血缘之同姓是不许联姻的,尤其是“五服”之内限制更严,所谓“同姓不婚”。然也有同姓者并非同一血缘,而不同姓者却为同一血缘者,诸如信阳市“张、余一家”、光山县“董、何、邱三姓一家”、“叶、向、余、芦四姓一家”等等,多属此类。因此民间有同姓不同谱,不同姓而同谱者。这种同姓不同谱、不同姓同谱的现象多为前述的改姓所致。故民间认同宗、联姻亲都十分讲究姓氏的派系和祖谱。为此,许多人家都将自家姓氏的派系、祖谱认真地记在家谱上或通告族人。豫西民间还有将其姓源写成横幅,于春节时贴在自家大门的横额上。如偃师一带一些姓“刘”的人家,其家大门的横额,年年都要写以“彭城世第”字样,以示自己所用之“刘”姓的祖源为江苏彭城所出;有的“阎”姓,也在门额上标以“太原世第”,以太原为其所用阎姓的祖源。无家谱的家堂轴上,也有将这种祖姓郡望作为横额,以昭告后代。还有以祖传之信物来传记己姓的源出,如林州市城关乡曲山村和东岗乡武家水村,有许多家“牛”姓,原为山西迁来移民。当年其祖上兄弟四人,移民时,为防失散,便将所用做饭锅打破,各持一块,以为后代区别牛姓之亲疏的信物。今日此“牛”姓分居林县各地,为别亲疏,牛姓生人相见,均要以“打锅不打锅”相问,如答“打锅”,便知为同祖之牛姓,故有“打锅牛”之称。又如义马市之“平”姓,因其祖上习以黄楝树栽于坟茔,故历代平姓,都以“黄楝冢”作为平家本系的标志。至今平姓已繁衍77代,且散布河南各地,如相见认同宗,便以是否“立黄楝冢”为据。 在河南各地还流传着许多解释姓氏起源和自家姓氏来历的民间传说。这类传说,成为许多家庭教育中不忘祖先、学习祖先艰苦奋斗创业精神的重要内容。虽然其中有大多数为附会性的故事,然而在子女教育中却起到过非常重要的作用。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