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嫁接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嫁接

分类:【传统文化】

植物无性繁殖方法之一。选取植株的枝或芽,接入另一植株的适当部位,使二株接合成活为新植株。枝接多用于果树,芽接多用于蔬菜瓜果。嫁接技术至迟在战国后期已出现。最初嫁接果树桑木,宋代以后又用于嫁接花卉。北魏《齐民要术》记载嫁接梨树用一砧一穗法、多穗枝接法,柿子用“取枝于软枣根上插之”的根接法。宋代吴怿《种艺必用》总结桑上接梨、桑上接杨梅、枣上接葡萄方法。元代王祯《农书?种植篇》总结出身接、根接、皮接、枝接、压接、搭接等六种嫁接方法。明代徐光启《农政全书?种植》指出接树三秘诀:树要幼嫩,选有节部分,接穗、砧木接合部分需对好。清代陈?子《花镜》对嫁接生理,还有所探索。

古代称为插、接、接换、接博,是我国古代创造的一种无性繁殖技术。在文献上最早见于西汉《?胜之书》的记载。书中记载了当时培育大葫芦的一种方法,其法是:将十株葫芦苗用布缠扎在一起,外面用泥密封,选用其中最长的一株,掐去其余藤蔓,结实时,再将未结实的支蔓掐去,不使徒长,所结的葫芦可增大十倍。从记载的情况来看,这是一种靠接法。

在自然界,常有一株植物的枝干与另一株植物的枝干因磨损而局部自然结合的现象。这种现象我国古代称之为“连理”,愈合体称为“连理木”或“连理枝”。嫁接术很可能是我国古代人民从这种自然“连理”中得到启示而创造出来的,实际上这是一种人工连理。我国最初的嫁接技术用的是靠接法,可能就是这个原因。

北魏时期,我国的嫁接技术的应用已从蔬菜发展到果树上,嫁接的方法已从靠接发展到皮下接和劈接 。《齐民要术》记载的梨树嫁接,集中地反映了这个情况。从记载的情况来看,当时梨树的嫁接已有相当高的水平和娴熟的技术。(1)砧木要选棠树和杜树,梨、棠、杜都是蔷薇科植物,说明当时已知道用亲缘相近的植物作砧木;(2)要选“梨叶微动”即叶芽将开时为嫁接时期,因为这时树液流动容易成活,说明当时已知道嫁接的适期;(3)要“木边向木,皮还近皮”,即要求接穗的木质部对着砧木的木质部,接穗的韧皮部对着砧木的韧皮部,说明当时已掌握了影响嫁接成活率的最关健的技术。据《齐民要术》记载,用这种方法成活率可达“百不失一”,可见当时嫁接水平之高。

梨树的嫁接,当时还用桑、枣、石榴等不同科的植物作砧木,而且能达到“治十收得一、二”,即10―20%的成活率,说明远缘嫁接这时我国亦已开始,并且还有了成功的记录。到宋代我国已积累了多种远缘嫁接成功的经验,据《格物粗谈?树木》记载,当时远缘嫁接有:“樱桃接贴梗,则成垂丝;梨树接贴梗,则为西府;柿接桃则为金桃;梅接桃则脆;桑上接杨梅则不酸;李接桃则为李桃;桑以楮接则叶大,木犀接石榴花必红;冬青树上接梅,则开洒黑梅花;海棠色红,接以木瓜则色白”等等,在《调燮类编?果品》中还记载有枣树接葡萄。

我国古代还创造了多种多样的嫁接法,到元代,据王祯《农书》记载,已有“身接”、“根接”、“皮接”、“枝接”、“靥接”、“搭接”多种,充分反映了我国古代嫁接枝术的发达和丰富。至今,嫁接技术仍是我国果树栽培中提早果树结果和保存果树优良品质的一个重要手段。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4:3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