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子产的哲学思想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子产的哲学思想

分类:【传统文化】

子产(约前580―前522),中国春秋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姓公孙,名侨,字子产,号成子。郑穆公之孙。郑简公十二年(前554年)为卿,二十三年为正卿,相郑20余年。执政后推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改革措施,如封疆沟洫,制丘赋。公元前536年铸刑书,在中国历史上是较早把成文法确定并公布于众的作法。为政主张宽猛相济。在哲学上,提出:“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左传?昭公十八年》)。认为天的运行法则和人的行事法则,互不相干,用以批驳以天象预言人事灾祸的迷信思想,这是中国哲学史上较早的天人相分的思想,是对天命思想的冲击。子产对自然界和人身的构成有所论述,提出“六气”和“五行”问题。认为“人生始化曰魄,既生魄,阳曰魂。用物精多,则魂魄强,是以有精爽,至于神明”(《左传?昭公七年》)。这些论述中包含有用物质性实体解释世界的唯物主义因素,是中国哲学史上较早对形神关系的探讨。但是,在子产的这些认识中,仍存留有灵魂不死的认识局限,认为“匹夫匹妇强死,其魂魄犹能冯依于人,以为淫厉”(同上)。子产较注重伦理道德在治国中的作用,提出:“德,国家之基也……有德则乐,乐则能久”(《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左传?昭公二十年》)。并对人性的问题有所触及。《左传》中记有子产的言行。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2:4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