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安世高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安世高

分类:【文化精萃】

东汉僧人、佛经翻译家。名清,以字行,安息国(今伊朗高原东北部)人。本安息国太子,父死,让国于叔父,出家为僧。博通经藏,尤精小乘经典,兼习禅经。据《出三藏记集》卷十三载:“外国典籍,莫不该贯,七曜五行之象,风角云物之占,推步盈缩,悉穷其变,兼洞晓医术,妙善针咏。”桓帝建和二年(148),来洛阳,从事佛经翻译。至灵帝建宁三年(170)二十余年间,共译出佛典95部,115卷。所译佛经,重在佛教小乘教说一切有部的毗昙学和禅定理论,如《安般守意》、《阴持入经》、《人本欲生经》等,宣扬数息、止观的坐禅方法,“义理明析,文字允正,辩而不华,质而不野”(《高僧传》卷一)。对后世禅学有一定影响。其传见南朝梁僧祜《出三藏记集?述列传》。

本名清,号安侯。外籍汉地佛教僧人,汉译佛经的创始人之一。原安息国太子,精研阿毗昙,修习禅定,于汉桓帝建和初年(147)来中国洛阳,从事译经。后游历江南,晚年踪迹不详。据道安《众经目录》,所译佛典共35种,41卷。现存22种,26卷。代表著为《安般守意经》、《阴持入经》。重点译传了佛教定慧两方面的学说,奠定了汉地佛教小乘禅法的基础。其翻译有时口述讲解,由别人执笔,时称“安侯口解”。所译佛典,颇具特色:“义理明析,文字允正,辩而不华,质而不野。”(《高僧传》卷一)。所传“念息法门”,与当时道家的“食气”、“导气”、“守一”等说有相似之处,因而传习比较普遍。其阐明的禅、数理论,对尔后禅学在中国流传,产生了很大影响,如“数”、“随”、“止”、“观”、“还”、“净”六种法门,为天台宗所吸收。

东汉末年佛经翻译 家。名清,以字行。原为安息国太子,父死,让国与叔, 出家为僧, 于东汉建和二年(148)经西域来洛阳译经,译出《人本欲生经》、《阴持入经》、《大安般守意经》、《五十校计经》、《本相猗致经》等三十五部,四十一卷现存二十二部,二十六卷。其所译经,“义理明析,文字允正,辩而不华,质而不野”(《高僧传》卷一),主要宣传小乘佛教上座部教义和数息、止观的坐禅法,对佛教小乘派在中国的传播起先河作用,对后世禅学有一定影响。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9:4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