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宋代生物学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宋代生物学分类:【传统文化】 宋代农业、园艺业、渔业、药物学等皆有所发展,果品、茶叶、花卉、金鱼成为专业性商品生产,因而人们对生物学的认识亦更为广泛和深刻。文人学士因时尚所趋,多留意草木禽鱼,撰有大量动植物谱录。而传统本草书的进步使其收录的范围更广,描述更细致。此外,经学、地志、笔记、杂录中,亦有篇幅不等的生物专论。上述著述的兴盛表明,宋代对生物现象的记载与研究,已远超前代。由于经济重心南移,当时对南方动植物的记载尤为详尽。 宋代生物学成就突出表现在下述方面。其一,对生物形态的观察已有重大进步。描述动物形态更为逼真,如记墨鱼背上仅一骨,厚三四分,形如樗蒲子而长,质轻脆,可刻镂;记广西猿有金丝黄面、黑体玉面、黑体黑面三种。又据形态区分鲻类,分为鲻鱼、棱鲻鱼等种类。对植物能较详尽地描述苗、茎、叶、花、实、根等的形态特征。已知苗茎同类,茎有缠绕、攀援、直立之别。区分对生叶序、轮生叶序、丛生叶序,描述叶缘和叶托,及叶上细毛。记花能描绘花色、花萼、花托、花瓣、花蕊、子房和花序。述果实分为角果、壳果、核果、荚果和瓠果等。其二,对生物生态的记述也更生动。如子鱼在深冬时盈腹皆子的孕育行为;牡蛎值潮来,诸房皆开,有小鱼入,则合之以充腹的摄食方式; 蟹随大潮褪壳,一褪一长的生长形式等。对生物环境间的关系,亦有更深理解。如已知蚌蜃肉体盈满虚缺,生殖腺增大缩小与月相变化对应,涉及动物生长的周期节律。珍珠的成因已被认识。又在观察比较蛤类动物后,得出蛤属惟蚶有血的结论。对同种植物发育有早晚的现象,沈括曾从四方面加以说明:同一地区温度因地势高低而有变化;同种植物因个体差异导致发育期不一;不同地区有气候、物候差异;人工培育可对植物生长加以控制。其三,生物变异现象已被较普遍认识。牡丹、芍药、菊花、荔枝、金鱼的种种变异,使人们认识到生物变异的普遍性,而其原因在于环境变化,故可用改变生长环境的方法来改变生物性状,以获得新品种。善植花木者已懂得利用嫁接技术引起植物变异。其四,除以文字描述外,还注重图绘。宋人生物著作中的插图皆据实物绘成,有一般生物图和植物嫁接图等,图象颇为细致逼真。植物因地变易者,往往兼绘数图。对具体的养育、培植、捕捞、采取、使用价值、防治病虫、加工、贮藏等方法,宋人亦都有论述,有的至今仍有使用价值。如插竹养?、养蚌育珠、以鸬鹚捉鱼、置牡蛎于桥基起加固作用、置芸草于书籍防蠹、繁殖步行虫防治蜕退危害农作物等。宋代生物学的发展在生物学史上有重要意义,其成就亦对后世产生了一定影响。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