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宋代谥号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宋代谥号分类:【传统文化】 宋承历代旧制,帝、后、大臣死,由朝廷据其生平事迹拟定一个称号以褒贬善恶。(1)帝谥。初谥叫“上尊谥”,再谥叫“加上尊谥”。神宗时改加上尊谥为“奉上徽号”。初谥或6字、8字不等,最后则一律加谥至16字。如宋太祖初谥为“英武圣文神德皇帝”,加谥后则为“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唯神宗例外,加谥至20字。宋初,帝谥由词臣撰拟,皇帝认可,即下诏命,然后告于天地,至太庙奉上谥册、谥宝。嘉钓八年(1063),议者以为这样作违背“贱不诔贵,幼不诔长”的经训,遂改为先由百官于南郊告天议定,然后连名奏闻,以此表示天子的谥号受之于天。(2)后谥。后谥一般为2字,如系垂帘听政之母后,则4字。后谥之第一字例系于帝,即与帝谥中的主要字相同。如真宗谥“文明武定章圣元孝”,其后郭氏谥“章穆”,另一后刘氏曾垂帘听政,谥“章献明肃”。后谥由词臣撰谥议,大礼前一日由大臣奉上册宝于后庙。(3)群臣谥。宋制,王公及三品以上职事官死方可得谥。其法:先由其家录死者行状送尚书省,移太常礼院议定;博士撰谥议,考功审复,判都省集合省官参议,宰相判准,奏呈皇帝。未葬之前,将定谥之敕命赐其家。谥有美谥、平谥、恶谥三等。议谥不当,以选举不实论处。省官有异议者,可奏陈。群臣谥基本上都是2字。文臣谥之极美者曰“文正”,武臣谥之极美者曰“忠献”。(4)赐谥。死者的官品虽不到规定的级别,但如是抱道蕴德、声实俱高者,可以申请赐谥。如邵雍谥“康节”,苏洵谥“文”,洪皓谥“忠宣”,皆由赐谥而得。(5)追谥。谓死后多年加谥。宋初追尊太祖之祖先四代,各追上尊谥。大臣的追谥,多是由于生前遭贬毁,后来平雪,乃追谥。苏轼谥“文忠”,岳飞谥“武穆”,赵鼎谥“忠简”,皆追谥例。(6)改谥。谥号一经宣布,一般不得改动。其有改动者,或以避讳,或以其家不欲得恶谥,原因不一。秦桧初谥“忠献”,后改谥“谬丑”,则又出于政治原因。除以上朝廷所定谥号外,宋代尚有私谥,即由死者的亲属、朋友或门人议定的谥号。这种谥号一般给予有名望的学者,大都缀以“先生”、“夫子”字样。程颢私谥“明道先生”,黄震私谥“文洁先生”,张载私谥“明诚夫子”,是其例。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