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家号与家讳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家号与家讳分类:【中国民俗】 家号,在家族民俗的传承中也是一个极其普遍的事象,亦称“堂号”。它标志着家族门第异于其他家族的基本特征。20世纪20年代前,世人注重家族堂号。凡家族或富或贵后,皆注重置房产、立祖坟、起堂号一类大事。房地产的四至立石柱要刻上堂号和姓氏,茔地的四至石桩也要刻上堂号和姓氏。堂号一般两字,多是吉祥、美德的好字眼,举凡在公开场合下使用的器物,如捧盒、圆笼、拜帖、谢帖等也都要写上堂号。 堂号多是自称,外人则以人名、绰号、店铺名、职业、居住地、原籍地以及其他某种特征称某些家族。比如“当铺韩家”,表明这家姓韩,以典当为业;又如“切糕张家”,表明这家姓张,以卖切糕为业;再如“茶叶穆家”,表明这家姓穆,是开茶叶店的,凡此种种,共同特点是家号足以表现出姓氏和行业,仅从字面,一望可知。另一种家号一听便知是表明姓氏和原籍的,如“霸州李”,表明这家姓李的原籍是霸州。又如“保定王”,表明这家姓王的祖籍是保定。凡此,也可以从字面得知。再一种是袭用祖先名号(堂号、斋号)为家号的,往往是祖辈某人在某方面大有名望、为世所知,或祖辈某人曾做过什么高官,政绩可称或造福一方者,后人引以为荣,则会取先人名号为家号。如“李善人家”是天津的大盐商,发家后曾从事多年赈务及其他慈善事业,故得“李善人”之称。其后代以此为荣,并以“李善人家”为家号。另外,也有取吉祥字为家号的。 家讳,表现在对于父、祖等直系长辈名字敬避的形式上。旧时,在文字书写时遇父、祖的名字时,通常多写一笔,或少写一画,或借用它字。在日常言谈时也是尽量回避父、祖的名字,俗语说“子不言父名”即是避讳的意思,甚或在与人交谈时,对方言及父、祖,本人则立即站起,欠身垂手,以示敬避。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