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怎么办?》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怎么办?》

《怎么办?》 的副标题是 《新人的故事》。这部长篇小说创作的时间是1862年至1863年,当时,农民运动暂时趋向沉寂,反动派重新巩固了自己的统治,自由派日益公开地表示拥护沙皇,而不坚定分子则纷纷离开斗争。正是在这样的时刻,车尔尼雪夫斯基用小说回答了平民知识分子应当如何行动的问题,从狱中向人们发出了革命的召唤。
小说的情节比较简单。女主人公韦拉·帕夫洛夫娜·罗扎利斯卡娅出身于小市民家庭。她的父亲是个下级官吏兼房产管理人; 她的母亲玛丽娅·阿列克谢夫娜是个不择手段、拼命攒钱的典型的小市民。玛丽娅为了钱,打算把韦拉嫁给富有的房东的儿子——一个放荡的花花公子斯托列什尼科夫。韦拉·帕夫洛夫娜不愿成为买卖婚姻的牺牲品。正在一筹莫展之际,她结识了医学院学生洛普霍夫。洛普霍夫为了挽救韦拉,中途辍学,和她结婚。在洛普霍夫的帮助下,韦拉·帕夫洛夫娜逐渐觉悟到个人的解放必须和争取妇女解放的斗争联系起来,于是她积极地参加社会活动,创办了一所实行社会主义原则的缝纫工场。韦拉·帕夫洛夫娜同洛普霍夫生活了两年之后,与洛普霍夫的好友基尔萨诺夫相互之间产生了爱情。洛普霍夫经过慎重考虑,相信韦拉和基尔萨诺夫一起生活会更加幸福,于是毅然出走,并伪装自杀,使他们能够结合,以后洛普霍夫受职业革命家拉赫梅托夫的委托,出国进行着革命活动。数年后洛普霍夫由美国回到彼得堡,与波洛佐娃结婚,并同基尔萨诺夫和韦拉重新会面,两对夫妇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共同进行革命的启蒙活动。
小说 《怎么办?》 通过洛普霍夫、基尔萨诺夫、韦拉的活动,深刻地揭示了“新的一代平常的正派人” 的特征。通过拉赫梅托夫的活动,在俄国文学中第一次刻画了一个职业革命家、革命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的形象。

《怎么办?》

长篇小说。俄国车尔尼雪夫斯基著。写平民知识分子走向革命的生活道路及其新政治伦理观。小市民的女儿薇拉为了反抗封建婚姻,在大学生罗普霍夫帮助下从家中出走,以后二人结了婚。薇拉经营一个合作缝纫工场。后丈夫有病,其友吉尔沙诺夫常来家看望,与薇拉结识,二人性情相投,互相爱慕却不可能结合。罗普霍夫明白妻子的苦闷后,演出了一场假自杀的事件,远离祖国,漫游欧美。几年后回国与女工卡杰琳娜结婚。吉尔沙诺夫也早与薇拉成婚。两对夫妇结为友邻,共同参与进步活动,后都走上政治革命的道路。书中还塑造了一个“特殊的人”、坚强的职业革命家拉赫美托夫的形象。该作写于农奴制废除之初,贵族自由派极力赞美改革,散布种种幻想,而作者第一次用革命民主主义“新人”的形象及其革命生活道路,回答了时代提出的怎么办的问题。小说构思巧妙,语言形象、生动而富于论战色彩,象征、暗喻、梦幻等手法的运用,既对书报检察官起迷惑作用,又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效果。有中译本。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2:46:09